本文共905字
第七屆新世代金融傳播獎今(22)日頒獎,經濟日報團隊以「AI助攻普惠金融」專題獲獎,為國內首家連續七年抱回大獎的媒體。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冲在致詞時表示,辦獎的目的就是希望提升國內金融新聞的廣度與深度,從今年得獎作品看,不少作品都能直指問題核心。
話鋒一轉,他提到,最低工資審議會預計9月4日舉行,依照最低工資制度設計,是由審議會先開會,主管部會形成結論後,再報送行政院核定,不料,專家學者都還沒開會討論,「有些首長」就已接連發言,還沒審議就先講結論,這很奇怪。
日前,行政院長卓榮泰出席產業界活動提到,考慮近期台灣經濟表現亮眼,政府將於9月討論如何合理調整最低薪資,期許產業界能夠共同加薪。勞動部長何佩珊今天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說,「調升是預定方向」。
陳冲也指出,國際間常使用「Kaitz index」(凱茲指數)來衡量最低薪資或基本薪資,該指標把一國或一地區的最低薪資與平均薪資做比較,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也常用。當年他擔任行政院長時,就希望勞動部門能催生該指標,作為客觀調薪的依據之一,不料,十多年過去了,台灣還是付之闕如。
陳冲說,政策真正目的是要照顧這些勞工,要解決問題,但有沒有把根本問題找出來?這次得獎作品,都是提到很多問題的核心,這也是我們舉辦這個獎項的目的,希望全面提升金融新聞水準,能夠點出問題的核心。
新世代金融基金會連續七年主辦新世代金融傳播獎,經濟日報記者邱金蘭、林安妮、何佩儒、孫靖媛製作的《AI助攻普惠金融》專題,在競爭激烈的34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評審團青睞。團隊成員也直呼,「連莊」壓力很大。
該專題緣起是,2022年底橫空出世的ChatGPT聊天機器人,帶起2023年生成式AI大浪潮,專題深入報導國內金融業運用AI落實普惠金融的現況、障礙及挑戰,並對主管機關提出建言,包括提升監理AI能力、擁抱創新、打破偏見等具體作為,這些建言與後來金管會催生的金融運用AI指引,有多項看法不謀而合。
專題亦揭露金融機構運用AI技術推出的機器人理財業務,恐潛藏偏見問題,引起主管機關的高度重視。金管會今年金檢重點,也首度將機器人理財納入銀行及投信的金檢重點項目,以強化消費者保護。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