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自然碳匯涉原住民保留地 立委促淨零應具備公正轉型

本文共892字

中央社 記者郭建伸台北2日電

原住民保留地是自然碳匯重要來源,但外界認為恐受限禁伐補償。民進黨立委伍麗華表示,禁伐補償不應是族人對待土地唯一方法,並呼籲發展自然碳匯時,應建立原住民族參與機制,使淨零行動同時具備公正轉型。

伍麗華今天舉行「從保留、造林、禁伐邁向種碳的原住民族土地:原鄉碳匯ESG公益平台」公聽會,邀集相關部會、專家學者和原住民族代表,討論政府部會如何協助原住民族參與發展自然碳匯。

伍麗華表示,原住民族長期配合國家涵養山林,但土地與自然資源利用卻處處受限,禁伐補償不應是族人對待土地唯一方法,土地也不會只有一種利用價值。

伍麗華指出,氣候變遷因應法明定政府應與原住民族共同推動及管理原住民族地區內的自然碳匯,因此建立原住民族參與機制,是淨零行動能落實公正轉型的重要關鍵。

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堅明表示,淨零轉型應包含減碳、增匯兩策略,企業除了節能、綠電等措施,其餘難以消減部分碳排,須由碳匯抵減;原住民族擁有豐富碳匯資產,是台灣淨零轉型的重要解方,若以2萬公頃的原住民保留地發展自然碳匯,至2030年可累計數10萬至上百萬公噸碳匯。

李堅明也在公聽會上秀出「原鄉碳匯ESG公益平台」,並表示透過平台媒合,可對接企業與原住民族的組織與合作社,藉此投入發展自然碳匯。

原住民族委員會經濟發展處科長安柏翰指出,外界討論原住民保留地有限利用森林是否影響請領禁伐補償,不過依據現行條例,只要竹、木覆蓋率達7成以上,且無濫墾、濫伐狀況,並不會影響族人森林利用和疏伐工作,原民會也鼓勵族人在禁伐補償之餘,藉由適當的模式更新利用林木。

談及企業與原住民族部落合作模式,安柏翰指出,原民會建議,選址評估需綜合考量土地資源、碳匯潛力,並根據選址條件,設計碳匯專案、造林樹種選擇,再將具代表性的專案成功經驗推廣至其他地區,並引導企業與原住民族部落媒合。

民進黨立委洪申翰表示,碳權、碳匯都需要追蹤國際認證標準,不過目前聽到坊間有人認為這是「賺錢的大好機會」,想一股腦投入,他呼籲應先冷靜下來。

他強調,多種樹減碳當然是好事,但若抱持不切實際的期待想藉此發財,最後結果可能會與期待有很大落差,應先停看聽。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國際技能競賽盛大開幕 台灣58名國手征戰
下一篇
當沖降稅延三年政院今拍板 可望列立院下會期優先法案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