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消費力恢復疫前6成 韓國旅客購買力最強

本文共1521字

經濟日報 記者余弦妙/即時報導

交通部觀光署1日公布2023年來台旅客消費及動向調查,去年來台旅客達649萬人次,旅客量恢復至2019年的5成5,顯示來台旅遊市場逐季穩步回升,其中以新南向18國占3成7為最多,其次為香港、澳門占1成8、日本占1成4。

觀光署表示,去年推動觀光產業「永續」與「數位」雙軸轉型,打造高品質旅遊體驗與創新服務,同時積極推動「加速擴大吸引國際觀光客方案」,依據各市場偏好及特性推動,搭配海外旅展、數位廣告、戶外廣告及網路社群行銷等五路齊開措施具體吸客,並以全新臺灣觀光六大主題「Show@Taiwan」宣傳影片行銷國際。

據統計,去年來台旅客達649萬人次,旅客量恢復至2019年的5成5,來台旅遊市場逐季穩步回升,以新南向18國占三成七為最多,其次為香港、澳門占一成八、日本占一成四。平均停留夜數7.39夜相較疫情前增加1.19夜,全年來台旅客觀光支出達86.61億美元(約新臺幣2,698億元),消費力已恢復至疫情前6成。

另外,2023年全體來台旅客平均每人每日消費額為180.67美元,較2019年(195.91美元)減少7.78%,主要是購物費下滑16.59美元(減少32.06)最多,而娛樂費增加5.37美元(成長89.05)最多,顯示旅客重視旅遊體驗,而減少購物的現象。就市場面觀察,在台消費力的前3名市場為韓國旅客(平均每人每日212.14美元)、日本(197.62美元)、美國(197.33美元)。

購物花費高之前3名依序為韓國旅客(平均每人每日44.96美元)、大陸(37.20美元)、香港、澳門(36.17美元)。全體旅客首選仍為臺灣名特產,但日客偏好茶葉,韓客、歐美客偏好紀念品或手工藝品類,而新南向、陸、港澳旅客則偏好服飾或相關配件;各市場旅客偏好有所不同。

觀光署發現,新南向市場為疫後最大市場,占全體來台旅客人次3成7,觀光署透過觀宏專案(東南亞優質團簽證便捷措施)等簡化簽證措施,同時以「遊台灣金福氣住宿券加碼促銷及限時機票優惠」,提高其來臺旅遊意願,推估帶入的觀光收益約33億美元。

日本市場方面,因受到受日幣貶值、海外目的地物價上漲、航班尚未完全恢復等因素影響,2023年日本出國人次僅為疫前2019年4成8,全年來台92.8萬人次,恢復4成2,平均每人每日消費額為197.62美元較2019年負成長13.86%,帶入的觀光收益約10億美元。

來台旅客以自由行為大宗(占88),較2019年增加6.5%,顯示疫後重視防疫及小眾旅遊。台灣觀光宣傳廣告或旅遊報導的觸及率,與疫後媒體趨勢一致,以網際網路(含社群媒體)為首要來源,而影響來台觀光的決定則是透過親朋好友口碑宣傳與網際網路(含社群媒體)為主。旅客平均出發來台前28.49天開始計劃行程,旅遊決策時間較2019年51.71天大幅縮短,開啟「說走就走」的隨興行程。

以2023年與2019年受訪旅客遊覽景點前4名皆依序為「夜市、臺北101、西門町、九份」;2023年旅客超過5成為再訪客,「探親或訪友」及「業務」目的較2019年增加,在台交通以搭乘捷運最多,顯示疫後找回旅遊記憶點,以及交通便利性因素影響,開放邊境後旅客遊覽景點較集中於北部地區。

「美食或特色小吃」、「風光景色」為吸引觀光目的旅客最主要原因,且逐年增加其重要性,而在台期間參加活動前三名為購物、逛夜市、參觀古蹟,對臺灣的美味菜餚、逛夜市及地方特產留下深刻印象;最喜歡景點為日月潭、平溪、九份。推動《台灣米其林指南》,亦吸引許多遊客來臺感受美食最純粹之鮮美,以及與土地接觸的感動。

來台旅客整體滿意達9成7,各項體驗均傾向滿意,並以台灣民眾態度友善、境內交通便利、社會治安良好、遊憩環境安全滿意平均分數最高。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推動畜牧廢水處理 國發會:每年淨化一座阿公店水庫
下一篇
美祭極高關稅 卓揆差點昏倒 政府已彙整出三大方向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