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60字
水情吃緊,旱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今天決議,新竹、苗栗、台中與北彰化地區水情燈號轉為提醒綠燈,晚間11時至隔日早上5時減壓供水,意即「類黃燈」,估可節水逾1%;另考量高屏溪流量變化大,高雄調整為減量供水橙燈。
旱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今天召開第2次工作會報,由指揮官、經濟部部長王美花主持,她指出,為因應後續降雨不確定性,需更審慎因應,會中研商決議,即日起新竹、苗栗及台中地區(含北彰化)轉為水情提醒綠燈。
另外,高雄地區因高屏溪川流量變化大,30日起轉為減量供水橙燈,其中,民生用水戶透過夜間減壓(晚間10時到早上6時)達到省水7%目標,洗車場、游泳池等非必要民生大用水戶則強制要求減供10%,並漸進提高至20%;工業大用水戶減供10%。
水利署長賴建信表示,新竹、苗栗及台中地區(含北彰化)轉為水情提醒綠燈之外,在不影響民眾生活用水原則下,夜間離峰時段晚間11時至隔日早上5時實施減壓供水,意即「類黃燈」概念,並由國科會、工業局及相關縣市政府加強輔導新竹科學園區廠商,以總量管制節水5%為目標。
賴建信接受媒體訪問指出,台灣枯水期降雨較少,類黃燈措施是希望與大眾傳遞枯水期節水重要性,而夜間是多數民眾休息時候,減壓供水可減少管路受漏損失,實施減壓供水時間相較黃燈縮減2小時,推估可達1%以上節水效果。
至於為何不直接調整為黃燈,賴建信說,因會讓大家感覺到焦慮,不必要的焦慮也會對生活產生困擾。
據氣象局統計,南部地區從去年6月至今,降雨量甚至比百年大旱同期降雨量更少,賴建信指出,以南部地區來看,旱象嚴峻情況已超過2021年百年大旱,雖然這週末將有春雨訊號,多少會挹注枯水期,「但總不能坐等老天爺下雨」,需積極落實節水措施,抗旱工作也須加快腳步。
王美花強調,因應未來降雨不確定性,除已備妥抗旱井、伏流水等抗旱水源外,已再進一步提升南部及新竹抗旱韌性,如移動式RO淨水設備、建築工地地下水可供淨化使用及緊急移動式海淡機組等,施作進度超前。
目前台南市維持減量供水的橙燈,嘉義縣市為減壓供水的黃燈,其餘各地皆為正常供水的藍燈。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