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回應電價調漲議題 經部:綠電是外銷剛性需求

經濟部宣布4月起電價平均調漲11%,外界批評台灣寧可選擇發電成本較高的綠電,而非較便宜的核電。(路透)
經濟部宣布4月起電價平均調漲11%,外界批評台灣寧可選擇發電成本較高的綠電,而非較便宜的核電。(路透)

本文共449字

經濟日報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

經濟部宣布4月起電價平均調漲11%,外界批評台灣寧可選擇發電成本較高的綠電,而非較便宜的核電。經濟部昨(20)日解釋,核電後端處理在台灣充滿爭議,現階段成本也被低估,綠電是國內產業外銷的剛性需求,不能完全以成本比較。

能源局解釋,包括台積電在內,已有數百家業者提出綠電需求,更有25家國內企業加入RE100倡議,營業額超過5兆元,機會成本的影響程度,對台灣總體經濟及戰略地位非常關鍵。

經濟部示警,不使用綠電,出口面臨嚴重損失,這些產業的外銷、就業及戰略地位,才是綠電機會成本。

經濟部指出,目前台灣是綠電、核電共存,兩種電力也非相互排擠。在電力調度上,綠電因國際客戶需求,需優先調度使用,改變了傳統的電力調度模式。

白天光電發電充裕時,燃氣發電扮演穩定供電的重要橋接能源,核電受限機組起停及安全調度特性,反而無法快速升降載靈活調度。

經濟部指出,綠能發電是自產能源,長期來說可降低進口依賴,能避免國際燃料成本波動影響,且隨建置量增加,成本會下降。

以離岸風電為例,若沒有初期的決心,就不會走到現在的0元競價。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侯友宜今起請假 綠白議員批落跑、藍回擊應檢討自己
下一篇
財政部:明揚國際在2017年已喪失優質企業認證資格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