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531字
一顆氣球引燃美中外交風暴,行政院長陳建仁昨指出,每個國家都應尊重各國主權,不應有所侵犯。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則表示,美中之間關係牽涉區域安全和台海和平,希望美中盡速釐清、恢復交流。
學者解讀,這次事件對美中關係影響很大,象徵性不容小覷,有些神似二戰的「珍珠港情境」。國安會前副秘書長、台大政治系教授楊永明也指出,氣球事件「有太多想像空間」,也正式揭示美中新冷戰的序幕。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登及指出,這是1812年美英戰爭以來,首度有「對手國」載具深入夏威夷以外的美國本土。張登及分析,氣球最遲1月下旬就抵達阿拉斯加,美國完全有能力在前段處理它,但讓它飛這麼遠,神似「珍珠港情境」,似乎美方「已明知並坐視其進行。」
張登及認為,美中雙方應早就交涉,但過程不順利,導致大陸一直沒有對布林肯到訪給予正面肯定與氣氛營造。此事破局後,大陸的說法「表面上很尊重,實質上非常冷淡,意思是『我從來沒答應你來』」。
他指出,美國眾院議長麥卡錫訪台可能性已大為上升,若提早到3月,表示美中關係會進一步探底,「這會比較危險」。
國民黨立委江啟臣也表示,此事讓美中關係再拉回緊張,且一定影響到兩岸關係,例如麥卡錫訪台的可能性,可能會受到「催化」上升。(記者程遠述、廖士鋒、鄭國樑、簡慧珍、陳洛薇)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