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誰是繼承人/一堆繼承者錢還沒拿到先蒙其害,不如等政府拍賣再分錢

本文共1205字

經濟日報 記者徐珮君/台北報導

經濟VIP文章限時開放
政府每年都會清查未辦理繼承土地及建物,有些建物或土地看起來價值不斐,但卻因繼承人...
政府每年都會清查未辦理繼承土地及建物,有些建物或土地看起來價值不斐,但卻因繼承人太多,加上處理起來無共識,很多人乾脆要政府代為拍賣再分錢。圖為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全台有總價值高達4,800億元的土地,至今無人繼承,箇中原因不外乎是,找不到人,或是繼承者眾,根本喬不攏。內政部建議,如果繼承者眾,意見難以整合,不妨先由一人,或數人代表全體繼承人申請繼承登記為「公同共有」,以後再辦分割,不過,實務上,很多人卻認為,這招不好用,寧可交由政府拍賣,日後再分錢,這是為什麼?

所謂公同共有,是指共有人共同擁有全部財產,沒有持分的概念,比如三兄弟以公同共有方式繼承某塊地,三兄弟皆擁有這塊地的全部所有權,日後還可繼續協議,辦理土地分割,這時就可明確三兄弟的持分了。

這個方法看似對於比較複雜,或是繼承者眾的案件,是不錯解方,然而,實務上,很多人辦理公同共有登記後,未蒙好處,反而帶來後遺症。

拿了權狀難換錢 還影響請領津貼

地政士李雷傑就曾碰到一名70多歲的老太太因為辦理公同共有登記,手上有100多張土地所有權狀,但每一塊土地因繼承人眾多,無法單獨買賣或借款設定,導致老太太拿了一堆所有權狀也不能換錢,甚至要申請中低收入老人津貼,也因名下是有大量土地的「地主」身分,不符合請領資格,變成繼承了土地又不能買賣的窘況。

律師徐惠珍也處理過類似的案件,有孩子繼承長輩的土地,但因繼承人多達數十人,家族意見歧異,有的土地無法辦理繼承、有的土地先辦理公同共有繼承登記,每年都上繳土地稅,卻因只是部分持有土地,產權複雜,無法處分與變價,多年來根本「看得到、吃不到」。

最近,其中一個繼承人把自己名下持分的土地賣給建商,建商為了明確產權,起訴請求分割共有物,把所有繼承土地的共有人都告進去,更讓其它共有人覺得莫名其妙。

另一方面,面對逾期辦理繼承的土地太多,政府也有處置方式。依據《土地法》規定,經政府公告繼承的土地,若仍然沒有民眾辦理登記,地政機關將列冊管理15年,期滿後由國有財產署公開標售,所得價款保存10年,如無人申領則歸屬國庫。

繼承者不願辦登記 拜託政府幫賣地

蘇晉得表示,目前實務上,無人辦理繼承的土地可依據公告現值的價格公開標售五次,第一次以八折拍賣,拍到最後,土地價值可能只剩下兩成,國庫署再把拍賣所得分配給繼承人。

儘管土地被政府拍賣後的所得不多,但對繼承人來說,山上的林地、保育地或水源地等,就算繼承了也不知道拿來幹嘛,因此,政府拍賣再低價都還是拿一些錢回來,「實際的情況是,不少繼承人還向地政機關表達希望政府幫忙標售處理,」蘇晉得說;官員也證實不少繼承人寧願政府拍賣土地,卻無意辦理繼承登記的現象。

他強調,地政機關現在將逾期未辦理繼承登記的土地造冊列管15年後,移交給國產署標售,不過,國產署也不是馬上標,而是看情況有需要再標,標售出去的價金再由繼承人去領。

畢竟這些土地當初登記有名,就屬於人民的私有財產,後代不願繼承,土地就懸置荒廢在那邊,政府也只能靠拍賣方式解決,才能讓土地資源有效利用。

延伸閱讀

誰是繼承人/4800億元土地成燙手山芋,繼承者拒辦登記的3個秘密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北市公布勞基法裁罰結果 今年4月有四成因未依法給付加班費而受罰
下一篇
綠色+數位 賴清德:雙軸心發展經濟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