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notice-title img

親愛的讀者您好:

經濟日報 LifeStyle品味 全新改版,推出精緻的生活情報,內容包括時尚、旅遊、藝文、珠寶、精品、遊艇、汽車、醇酒、手錶...等。

誠摯邀請您,在緊湊的行程之餘,試著放下待辦事項,和我們一同欣賞生活裡的美好事物。



不再通知
明天提醒

陳澄波畫作登台博館特展 一窺電力在台軌跡

本文共749字

中央社 記者王寶兒台北5日電

手機、電腦、電燈,「電」在現代人生活無所不在。台博館攜手台電策展,從劉銘傳點燈細數至今日生活,從已故畫家陳澄波的畫作也能一窺電力在台灣的軌跡。

「島.電生活—台灣電力的時代樣貌特展」今天於國立台灣博物館開幕,透過「台灣來電」、「電的供給與需求」、「生活與電」及「電的成本」等單元,回顧電力走進台灣的歷史。

推薦

1880年代,電燈發明引起世界風潮。1888年,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透過丹麥人協助購買發電機,在台北城架起電線桿,並裝設燈泡,成功點起台灣第一座燈,也成為電力設施引進台灣的開始。「島.電生活」從此爬梳歷史脈絡。

特展也利用2幅畫作呈現早年台灣風景,分別是陳澄波於1915年創作的「水源地附近」及日本畫家小澤秋成於1931年創作的「台北風景」。其中,陳澄波當年是在畫家石川欽一郎指導下完成這幅作品,畫中可見有煙囪的紅色建築,而那正是當時剛完工的台北預備火力發電所,還有許多電線桿林立於田野間。

策展人、台博館研究助理李金賢表示,現代人拍照可能總想在畫面中避開電線桿,若是以百年前角度思考,為什麼畫家會想把電線桿畫進去,代表可能將其視為時代現代化的象徵。

台灣電力公司此次提供展覽15件電表展出,其中包含百年前台灣首個電表,別具意義。

文化部常務次長李連權於開幕式致詞表示,台灣的經濟命脈是產業,台電到哪裡,產業就到哪裡。博物館包含研究、典藏、策展、教育等功能,期盼能持續和台電或經濟部持續合作,讓產業進入文化層次,使產業更有文化厚度。

國立台灣博物館館長洪世佑表示,博物館給人以前的印象是座殿堂,博物館則要強調其實館方和所在土地上的人民息息相關,如何持續追求土地永續、永續生存,則是博物館設立目標之一。

「島.電生活—台灣電力的時代樣貌特展」即日起於台博館南門館紅樓2樓展出至2024年4月7日。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疫情影響償還農漁會貸款 年底前可申請展延協助
下一篇
權證避險降稅 再等等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