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45字
立法院昨(2)日三讀通過《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簡稱促參法)修正草案部分條文,擴大民間參與公共建設類別,新增綠能、影視音、資源循環再利用等設施及數位建設,增訂政府有償取得公共服務,以及新增履約爭議調解機制,待總統公布後促參2.0就將正式上路。
財政部官員表示,促參2.0上路後有三大效益,首先,擴大促參案源範疇,納入新興綠能設施、數位建設等;第二,引進國際上常見的政府有償取得公共服務機制,讓促參模式更進步;第三,增訂促參案爭議調解機制,開啟促參新紀元,讓政府、企業、民眾可以享有促參帶來更多的好處。
這次修法主要為配合國家政策發展需要,以及提高民間參與誘因,因此新增影視音設施、綠能設施、資源循環再利用設施,以及數位建設都適用促參法公共建設類別。
另外,為引進多元民間參與模式與國際接軌,增訂政府有償取得公共服務機制,由主辦機關在營運期間購買公共服務以降低投資風險。另外,也新增履約爭議調解機制,由財政部設置履約爭議調解會,並明定調解成立、不成立的要件,提升訴訟外的履約爭議解決機制效率,改善促參案提前終止契約情形,加速爭議解決。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促參法修法也通過數項附帶決議,聚焦維護國內資通安全環境,包括一、請財政部會同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建立具潛在國家安全風險的公共建設及服務風險辨試機制,二、對民間機構參與公共建設的硬體、軟體設備、人員、服務內容,建立個案威脅評估機制,確定是否涉及國安、資安疑慮,三、納入甄審階段的評審,以及履約管理階段的定期考評程序。
據了解,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在今年5月,已將促參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審查完畢,並提報院會,草案也在11月間完成黨團協商並通過意見,昨日在院會順利完成三讀程序,促參2.0在總統公布後即可正式上路。
延伸閱讀》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