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台版晶片法PK去台化/行政院端史上最大半導體租稅補助,只為撐住護國神山?

本文共3041字

經濟日報 記者劉秀珍、徐睦鈞、徐珮君/台北報導

經濟VIP文章限時開放
行政院上周端出台版晶片法案,號稱史上最高的研發及設備投資抵減草案,政府此舉能否有...
行政院上周端出台版晶片法案,號稱史上最高的研發及設備投資抵減草案,政府此舉能否有效抵擋「去台化」、鞏固台灣矽屏障,頗令外界關注。 經濟日報視覺設計中心/製作

行政院上周四(17日)通過「台版晶片法案」,蘇揆霸氣說,這是史上最高的研發及設備投資抵減草案,政府要用行動支持半導體產業。不料,幾天後,甫代表蔡總統出席「亞太經合會」(APEC)領袖會議的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卻在歸國記者會上提到,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廠,將切入目前在台最先進的3奈米製程,頓時勾起不少人「去台化」的恐懼。

儘管張忠謀同步說,最先進的製程會留在台灣,與海外投資維持N-1的技術落差;副閣揆沈榮津隨即也在兩家財經媒體「專訪」中表示,台積電1奈米廠將落腳龍潭,明年包括美光、艾司摩爾等半導體外商,都會來台大投資。政府強力的「去」去台化,並端出台版晶片法案,真的有機會鞏固在台灣的半導體基業,強大台灣的「矽屏障」嗎?

「矽屏障」(Silicon Shield)一書是2000年間,由澳州學者艾迪生所著,意指台灣半導體的產業供應鏈優勢,其他人很難取代,這項優勢甚至成為台灣免於中國威脅,捍衛主權的重要屏障。

理想很豐滿,地緣政治帶來的現實卻問題叢生。20年過去,美中關係徹底轉變,從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轉化為戰略競爭者,在美國亟欲「去中化」的新賽局裡,也將台灣牽扯進去,甚至衍生出「去台化」一詞,直接將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推向了未知的風暴。

深度內容中心/製作
深度內容中心/製作

地緣政治震盪 去中、去台相伴而生

上(10)月底,半導體業界傳出「去台化」的聲音,相關說法是指台海若發生危機,各國可能會希望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去台灣化」,或是「去台積電化」,以降低風險。那時,國發會主委龔明鑫直言,去台化足以讓全世界停止運作,甚至他認為,這是一些國外半導體廠商,如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帶出的風向。

先前曾有媒體人直指,美國「去台化」,猶如過去對待日本半導體業的「去日化」翻版,台灣若無因應之道,將重蹈日本覆轍,把寶座讓給美國。此一類比,自然引起政府與產業界的緊張與重視。那麼,到底「去台化」是假議題,還是美國可做不可說的現在進行式?

據了解,11月初,政府部門曾召開閉門會議,集合相關部會及智庫針對「去台化」議題,提出因應措施,那時會中有專家建議,政府應該多聆聽這些與台灣做生意的海外客戶聲音,由政府出面,對於供應鏈的需求提出解決方法,帶領業界一同協助客戶,降低可能發生的風險。

無獨有偶,行政院院會在上周通過了號稱「台版晶片法」的「產業創新條例」第10條之2,與第72條修正草案。簡言之,只要符合「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的企業,他們的前瞻研發支出,就能享有25%的稅務抵減,購買先進設備支出,也能抵減5%,兩者合計抵減總額,不得超過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的50%。

深度內容中心/製作
深度內容中心/製作

台版晶片法為少數人「量身」 中小企業吃不到?

儘管經濟部長王美花強調,這次修法「不限適用產業別」,半導體產業以外的5G、電動車、低軌衛星也可望適用,但是不少中小企業還是直言,何以同樣被「去台化」的他們,卻沒有豐厚的台版晶片法優惠?

曾在經濟部長任內,推動促產條例落日後、以「產業創新條例」銜接的尹啟銘說:「這次修法是為特定少數企業所設計」。

中小企業起家的振躍精密滑軌公司董事長陳萬來也提到,台灣半導體產業已發展了40多年,在產品、技術、人才上,都非常成熟與具備國際競爭力,「如果今天政府不補助,他們(護國神山或類護國神山)還是會投資,而且持續保持競爭力。 」

反觀中小企業,在資金、技術、人才普遍不足的情況下,如果政府能拉一把,幾年後,這些中小企業就有可能發展成護國山脈,這時更能回過頭鞏固護國神山或創造新護國神山。

陳萬來比喻,就好比現在有50億元補助款,如果把50億元發給10家大企業,可能只是錦上添花,對結果影響不大,但如果把50億元拿去補助500家有潛力的中小企業,這500家可能有多家有機會培養成護國山脈,甚至是未來的獨角獸。

政府資源分配向特定產業的大企業傾斜,顯示政府沒觀察到「去台化」不只發生在半導體產業,陳萬來說:「對歐美客戶來說,因為台灣存在政治風險,『去台化』已逐漸由半導體擴大到其他領域。」加上大陸對台灣過於靠攏美國心生不滿,也在推「去台化」,「雖然歐美與大陸這麼做的代價很高,台商仍需戒慎恐懼,如履薄冰應對,最好隨時準備好備案Plan B」。

「『去台化』的挑戰,在於改變了經營的遊戲規則,」陳萬來說,就像疫情前、中期,供應鏈又缺又斷,造成客戶不再挑剔價格,轉而尋求更穩定、更快速的供應鏈;現在也一樣,「去台化」加上政治風險,造成客戶的不安與焦躁,留在台灣的企業一方面加強提高客戶的價值與依賴程度,還需準備供貨穩定的備案(Plan B), 讓客戶安心,降低營運風險。

深度內容中心/製作
深度內容中心/製作

去台化的另一層意涵  不要從台灣供貨給我

一位半導體業者也提到,國外客戶其實都很害怕(地緣政治風險),只有台灣自己不怕,尤有甚者,還有一些官員仍不斷宣稱台灣很安全,這才是較令產業界擔心與頭痛的問題。

「我們很積極跟台灣企業繼續討論,但希望台灣企業的產品不要在台灣生產供貨給我,而是趕快找其他的地方供給我,因為真的會很擔心,」另一位外商負責採購的主管坦言,「斐洛西來的時候,真的有嚇到。」

至於「去台」衍生出的「去台積電」的議題,也在於,美國一方面希望台積電去美國製造,二方面也希望藉由補貼及晶片四方聯盟(Chip 4)的機制,讓美國企業布局除台積電外的第二供貨來源,以分散風險,降低對台積電的依賴。

但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總監楊瑞臨認為,以台積電目前的技術實力,全球沒有企業會想這麼做(去找技術不好,良率不佳的其他供貨源),比較細膩的解讀是,台積電可否多搬一些產能到台灣以外的地區,客戶還是在台積電下單,不會想要「去台積電化」。

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則提醒,「(半導體)不是搬到美國,優勢就可以存在,」他表示,半導體投資「不是錢丟下去就有」。以前日本半導體很強,台積電經歷超過30年的發展,早已經超越日本,現在全球國家若要做半導體,「也是找台灣,不是找美國」,台灣未來有條件把半導體技術輸出。

近日,經長王美花被問及台版晶片法案牛肉不足,她回應,後續會再針對研發、群聚效應與...
近日,經長王美花被問及台版晶片法案牛肉不足,她回應,後續會再針對研發、群聚效應與人才端出策略。 報系資料照

地緣政治風險攀升 光有晶片法不夠

楊瑞臨也提到,當前地緣政治的威力已遠遠大過幾年前,未來十年,台灣單靠技術領先的思維來面對地緣政治是不夠的,「地緣政治對於全球經濟跟產業的影響,只會增不減,這是產業全新且難解的課題,所以政府的角色跟重要性也會愈來愈吃重,對美國、歐盟、日本如此,對台灣自然也是。」

對於台灣來說,一個更嚴肅的問題也在於,光靠一個「台版晶片法」,不足以抵抗「去台化」。近日,王美花被問及台版晶片法案牛肉不足,她則回應,後續會再針對研發、群聚效應與人才端出策略。

中經院WTO及RTA中心資深副執行長李淳分析,「去台化」的定義比較像是生產地點的「去集中化」,美國認為超過九成的先進輯晶片來自台灣,有安全風險,需要分散產地。但生產地點去集中化必須會犧牲效率及成本,要找到兩者間的平衡點,台灣也須謹慎面對。  

他提醒,跟歐美日韓等國相比,若只是拚租稅優惠、投資抵減恐怕不夠,人才競爭更是關鍵,換言之,只有租稅補貼還不夠,台灣還須同步思考如何「留才、攬才跟培才」。

產業資料庫-半導體

經濟日報-產業資料庫 經濟日報數位訂閱「產業資料庫」功能,精心製作台灣七十大產業資料庫與產業鏈地圖,欲看更多請點我

延伸閱讀》

1、台版晶片法PK去台化/百億研發全台只有6家符合,3疑點解析誰能分到糖吃

2、台版晶片法PK去台化/美歐日韓瘋狂補貼,各國如何砸錢扶植半導體

🎧歡迎收聽:【經濟輕鬆聊Podcast】EP81 編輯室On Air/台版晶片法PK「去台化」 有機會強大台灣的「矽屏障」嗎?↓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台東校長性騷恐回任教師 教部:停職並送懲戒法院
下一篇
基北北桃1200定期票預購&1280定期票退費 報給你知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