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碳費徵收參考價 兩個版本

提要

委外研究報告公布 分析每噸100元及300元差異 環署:各種費率都有可能

台灣預計2024年起徵收碳費。(本報系資料庫)
台灣預計2024年起徵收碳費。(本報系資料庫)

本文共785字

經濟日報 記者吳姿賢/台北報導

台灣預計2024年起徵收碳費。據了解,環保署今年首度委外研究,針對每公噸排碳課徵台幣100元及300元兩大方案進行影響分析,報告認為,兩者對總體經濟衝擊皆不顯著,若收300元,約減損600億元,僅占2019年GDP總額的0.32%,建議台灣碳費起徵價為每噸10美元(約台幣300餘元)。

碳費費率是否呼之欲出?環保署對此仍未鬆口,僅表示各種費率方案都有可能,也會參考研究結果,最重要是未來優惠費率能對企業構成減碳誘因,希望今年底《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法通過,明年就能啟動碳費費率的具體討論。

國內碳費討論已逾兩年,費率始終未定案。環保署最初曾討論以每公噸排碳100元起徵,但遭外界批評過低。環保署後來首度委託倫敦政經學院分析碳費對國內的衝擊,研究以2019年資料計算,徵收對象設定為每年排碳2.5萬公噸以上的「大戶」,約288家,前15大排放源就占整體碳排九成八。

根據報告,以「產業衝擊」而言,業者雖會轉嫁碳費所增加的成本,但每個產業條件不同,若課徵100元碳費,將有四大脆弱產業,包括生鐵及粗鋼、水泥製造業、光電材料及元件、紙漿及紙板製造業;若課徵300元,基本化學材料業也會變成脆弱產業。

再以「總體經濟」分析,當碳費為100元,每年將課徵149.8億元,這是對總體經濟的「直接衝擊」,另生產鏈上下游成本也有50.9億元的「間接衝擊」,總計200.7億元,約占台灣2019年GDP總額的0.11%;另若生產成本上升完全轉嫁,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則會上升0.21%。

若課徵300元,GDP減損上升到603.5億元,但也僅占2019年GDP總額的0.32%,CPI則增加到0.62%。

報告指出,徵收100元或300元對總體經濟影響皆不顯著,且長期調整後,GDP、CPI衝擊都可降低三成及五成,顯示台灣整體經濟對碳費有調適能力。

延伸閱讀》

工商界:碳費徵收 價格不能用喊的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族群、性別歧視頻傳 台大6月底成立制度改革專案小組
下一篇
5G專網上路 三招鼓勵申請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