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755字
鴻海旗下富士康鄭州廠不久前因疫情爆發員工集體大出走,畫面流出震驚各界。鄭州廠是代工蘋果iPhone 14的主要廠區,事件又發生在中共20大之後不久,讓整個事件顯得疑點重重。
何以在河南如富士康這麼具有指標性的大企業,正當iPhone14趕工出貨時刻,疫情會突破封鎖,還可能造成中國大陸防疫上動態清零政策的亂流?
台灣這邊,最近在鴻海法說會上,事件也成為法人關注的焦點,多位法人紛紛表達擔憂,甚至質疑「此次事件會不會給鴻海競爭對手一張免費搶單的門票?」「鴻海會不會因此轉移生產線?」
其實員工逃亡事件遠比各界想像得複雜。這麼形容,是因其中夾雜了好幾層檯面上不為外人所知的背景,交互影響發酵下,而一發不可收拾。
許多人會問,這個時候任憑有台資背景的富士康,爆出員工因疫情封控逃亡的事件,是否與20大後中共對台政策改變了有關,還是美中抗爭白熱化,專為蘋果代工的富士康鄭州廠成了中國大陸打擊的對象?還有一個被提及的理由是,由於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曾經霸氣說過,富士康在大陸養活了多少人,因而惹惱大陸一堆「小粉紅」,當有員工將富士康員工徒步離開廠房的實況貼到網上,自然引發「小粉紅」們的任性出征。
梳理事件經過,發現背後有幾大矛盾,導致問題爆發火苗終成熊熊烈火,難以解決。知情人士指出,「富士康鄭州廠事件完全是一個特例,原因很複雜」,首先,是夾在美中兩強對峙下的難為。
矛盾1、美中對抗攪局,富士康會跟著蘋果撤離嗎?
大陸方面認為,中美關係極端對抗,未來一定切割,這是大勢所趨,而富士康是蘋果手機的配套廠,大陸不少人憂心,往後是否能夠留得住富士康,不無疑問。現在大陸需要的是,能在大陸扎根、而非隨時可能落跑的企業,各界對富士康自然難有好印象。
但從另一個角度說,富士康如要離開鄭州也是沒辦法的事,因為建構在供應鏈基礎上,它必須跟著蘋果走。
第二個矛盾,是富士康鄭州廠的防疫工作在河南始終是個「化外之地」。為什麼?當大陸全國防疫政策當作一盤棋下,河南省政府卻提供了富士康鄭州廠單獨的防疫政策,特殊之處包括政府防疫人員不能進到廠區檢疫。
主要理由是,富士康的生產線動輒需要10幾萬人,很多時候必須為了趕工需要,臨時增加許多作業員,如此一來,嚴格的防疫要求缺乏彈性,將會影響生產運作,所以地方政府會特別提供給富士康自己管理的防疫政策,只要確保防疫無虞即可。
如此獨樹一格的措施,也是今年上半年華東地區因為疫情封城時,富士康鄭州廠商成功以「閉環」模式持續生產的主因,當時許多華南廠的產能也轉到鄭州生產。
矛盾2、部門爭議,為什麼對富士康這麼好?
但這麼做,在政府內部引起了某些部門的反感,有些單位就問:為什麼富士康你這麼特殊?
知情人士說:「不同部門對富士康防疫政策以及對地方經濟的貢獻,看法互相衝突,是對這次事件爆發很重要的原因。」其中,衛生部門認為經濟主管部門對富士康太好了,萬一出現防疫破口,衛生單位要擔責,卻不是經濟部門的事;經濟部門則因富士康產能占河南一半以上的出口比重,從創匯角度考慮,堅持要給富士康特殊待遇。
有一份中國對外貿易協會的數據顯示,2020年鄭州富士康的外貿出口額為316.4億美元,居當年十大出口企業第一,是華為的近兩倍,也讓河南的進出口額多年來位居大陸六個省份的第一名。
但部門之間沒有協調好,導致這次事件發生時,出現不可控的發展趨勢,甚至有政府單位刻意將富士康員工出逃的亂象,提供給媒體。
矛盾3、員工分化,做一樣的事為什麼派遣工待遇低?
富士康廠內部分化厲害,廠區裡員分成正式、臨時和派遣等三種類型,在居住和工資等待遇上差別很大。知情人士說,這次要求離開廠的員工以派遣工為主,因為他們的工資低很多,卻認為與其他人在做相同的事,私底下難免心生不滿。
這些矛盾不斷積累,等到有人拿出行動,就像壓力鍋被掀開一樣大爆發,以致事件比起想像中複雜許多,也遠超乎河南省政府的意料。但整件事卻和大陸對台政策是否改變無關。
了解相關背景的人士說,在經過內部一番「統一思想」,也就是整合步調後,決定對這次事件取以下三個因應措施。一是河南的防疫工作一體化,成立省、市、區融合的地區防控指揮部,地方政府派人進駐富士康鄭州科技園區,河南省長王凱1日甚至親自前往調度指揮疫情防控,與河南省疫情防控指揮部工作小組共同研判形勢、調度工作。
解方出爐 先統一思想不要各唱各調
其次,要求富士康與工作小組做好安撫員工的工作。針對這點,富士康後來也發布,為了保障員工健康安全,公司全面加強改善防疫措施、環境安全、住宿條件與員工關愛等條件,例如,全面升級員工居住的公寓小區,營造潔淨舒適的生活環境,另外還開設員工心理輔導的24小時專線等。
連日來,新員工也陸續進入鄭州廠區,加入生產行列。陸媒第一財經報導,截至17日,富士康鄭州航空園區的預備招工總報名人數超過10萬,「名額終於滿了,目前招工工作暫停」。
第三則是儘可能保障全面恢復富士康的產能,讓供應鏈不致中斷,影響全球產業。在這方面,大陸內部的考量是,雖然給富士康特殊的防疫政策會有爭議,但是只要是落腳在這地方的企業,就應該提供相應的配套、保障與服務,「講到底,企業會做出選擇,」
知情人士說,雖然大陸還是會擔心富士康的鄭州廠會被搬到東南亞去,但是東南亞會做得出相同產能嗎?「不可能!」。所以大陸還是要全力維護留下富士康。
競爭對手也加入爆料 富士康很無奈
據說,這次事件起因,也包含了部分對富士康有意見(或競爭對手)的台資企業,有人懷疑許多爆料訊息都從台灣傳出,讓富士康很難主動回應。
這次富士康鄭州廠園區的員工逃疫事件,也讓華東許多地方心生警戒。據了解,沿海地區也與河南地方政府一樣,考慮到地方經濟表現,也給台廠許多單獨的防疫政策,很擔心相同事件在自己地方上演,因而也啟動一連串的檢查防疫措施。
搭配大陸政府防疫政策逐步鬆綁,以及新冠用藥上市與納入醫保,類似事件應可望平息落幕。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日前在法說會說,要隨時維持100多萬個員工的健康以及安全生產,是管理層的大挑戰,過去三年來鴻海應對得宜,近來因病毒株演進、傳播力更強,因此要調整防疫策略。經過快篩、協助返鄉等措施,在以員工健康為重,尊重員工意願兼顧員工工作權益及安全生產,鄭州廠已逐漸步入正軌。
至於後續影響,劉揚偉認為,很多時候經過重大情況,與客戶間更能對彼此的能力與需求有進一步了解,「整體來看,我覺得可能會有更好的影響。」因為此次充分展現鴻海遇到危機的處理能力,短期大家都很辛苦,但長期來看更能體現雙方合作的價值。
劉揚偉強調,鄭州事件是因為疫情,不是生產技術的問題,就算搬到其他城市,或是其他競爭對手也會面臨同樣的挑戰,「競爭對手會不會因此得利? 短期機會不大。」長期來說,鴻海在全球都有布局,如果類似情形發生,鴻海是最有能力知道如何反應的業者。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