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15字
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昨(5)日召開,聚焦四大議題,包括醫療保險如何支持生醫發展、全民健保資料庫的憲法問題及產業化應用、智慧醫療如在醫院落實、CDMO(委託開發與生產)未來發展。
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昨日出席BTC會議致詞時指出,2017年起至今,政府投入超過400億元的經費,完善生態系、整合生醫產業聚落,也健全法制環境,以加速生醫產業發展;生醫產業營業額也從2016年的4,700億元,成長到2021年突破7,000億,成為兆元產業指日可待。
生策會會長、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在專題演講中表示,目前生物製劑、抗體、細胞、基因治療都還無法獲得健保支付,政府應該思考透過差異性給付、新的經費或是新的保險方式支持這些新產品的發展。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兼任教授張鴻仁建議,有鑑於多數醫院不願意採購本土發展的新藥及新醫材,建議行政院規劃推 出「健保沙盒」,在健保總額預算之外另外編列預算,提供本土新創產品以兩、三年時間驗證品質及醫療經濟效益,若通過驗證,再提供正式的健保給付。
奎克生技光電董事長李鍾熙表示,政府近年來啟動「台灣精準健康戰略產業發展方案」,針對這項計畫的後續成果應該要籌組公司,以利台灣充份利用「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推動產業發展。
國科會主委吳政忠指出,台灣的生醫發展近年來正由原本的醫藥、醫材到健康福祉慢慢轉變,要把最強的ICT與生醫產業結合,接下來的重點就是如何讓醫院願意採用。
生策會副會長、廣達集團創辦人林百里指出,未來十年科技產業的進步,會比過去100年更快。其中生技革命(Bio revolution)是關鍵重點,需從科技應用創新、使用者習慣改變、經營模式創新三面向著手,最難是使用者習慣改變。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