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大宗物資、油價回落 輸入性通膨壓力減

中央銀行。路透
中央銀行。路透

本文共646字

經濟日報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

新台幣匯率近期出現急貶行情,是否會對國內輸入性通膨造成壓力?對此,中央銀行外匯局局長蔡烱民昨(5)日表示,比起新台幣匯率貶值,國際原油與進口大宗物資的價格變動對輸入性通膨的影響更大,不過,近期原油與大宗物資的價格已經有明顯的降幅。這意味著油價下跌使輸入性通膨壓力減少。

蔡烱民指出,央行總裁楊金龍先前有提過,新台幣匯率一整年貶值1元,會使物價上漲率提升0.1~0.17個百分點,比起新台幣匯率貶值,國際油價漲幅若突破10%甚至20%,對輸入性通膨的影響更為巨大。

不過,相較於6月或3月,8月原油價格已經明顯下滑,可抵銷掉新台幣匯率貶值助長通膨的幅度,「油價下跌對通膨的影響,還比匯率貶值更大一些」。

近期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的數據也顯示,7月年增率3.36%,已從6月的3.59%高峰回落,8月也有機會再趨緩。

至於通膨高峰已否已過?蔡烱民說,就連聯準會也很難判定,以台灣而言,國內有薪資與水電費調漲等因素,仍需詳細計算才能確定,但在進口商品部分,感覺上「大宗物資的漲幅高點已經過了」。

對於近期美元走勢如虎添翼、新台幣匯率每況愈下,是否受到美台利差擴大影響,蔡烱民表示,美元對各主要貨幣走強,主要還是貨幣政策的差異,以及美國的經濟前景。

相較於美國鷹派升息,日本與中國大陸仍維持寬鬆貨幣政策,而且美國經濟前景也比其他國家來得好。

另外,當股市下跌的時後,美元也會受到避險需求升溫影響而走強,至於利差因素,主要是反映在美元與日圓的走勢上,因日圓維持零利率、使日圓匯價跌跌不休,近日已貶破140兌1美元大關。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蔡總統提性平改革 綠委:法規檢討下會期特急件
下一篇
碳交易制度 將三軌並進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