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610字
路透25日報導,立陶宛政府正在考慮要求台灣更改「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的名字,改為較不具政治性的「台灣人代表處」,以化解與中國大陸的外交衝突。
英國金融時報21日曾報導,華府建議立陶宛更名以緩和緊張的立中關係,並稱「台灣代表處」無助深化台灣和立陶宛的關係,這項訊息遭美國白宮國安會和國務院雙雙否認。
路透25日從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發出的報導,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上周向總統諾賽達(Gitanas Nauseda)建議,要求台灣修正「台灣代表處」的中文用法,改為「台灣人代表處」,以降低對中緊張。
路透報導,這項更名案也會牽動立陶宛語和英語的名稱修正,將需要台灣同意。
立陶宛總統辦公室拒絕評論,外交部則並未回應。
外交部長吳釗燮去年7月20日宣布在立陶宛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引發中國大陸強烈反彈,北京宣布降級對立陶宛的外交關係,召回駐立國大使,且限制進口立陶宛商品作為經濟報復。
立陶宛外交部去年說,在一個中國原則下,立陶宛決心和歐盟及世界上其他許多國家一樣,發展與台灣的互利關係,美國國務院也數次表達力挺立陶宛和台灣深化並拓展雙邊關係。
諾賽達今年1月接受媒體訪問時,一度說「開設台灣代表處是個錯誤」,隔日改口稱,他「從未說過為了便利貿易而在立陶宛開設台灣代表處是個錯誤」。 「至於代表處的名稱,應該各方都能接受,應信守國際承諾,不應損害立陶宛的國家利益」。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