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失智照護〉好好跟失智長輩談離別

本文共784字

經濟日報 林秀君

跟失智病人談生死大事要趁早,這是我近年來接觸失智長輩的工作體悟。美國公共衛生期刊指出,關於人生的最後一段路,失智病人去世前1年,僅有39%的人可自己做決策;到了去世前1個月,失智病人只剩24%可以自己做決策,這些數字代表著:家屬要把握失智病人還有意思能力時,了解他們的想法,盡可能地完成他們的願望,尊重他們的想法。

曾經跟一位輕微失智的長輩聊天,當時原本要鼓勵其參與中心動態活動,但他語出驚人:「那些活動都是『等死』的人參加的。」我緩緩地回應:「你看到的每個人都是在等死,但即使每個人都在經歷這段過程,大部分的人卻都認為時間不夠,所以要趕快完成想做的事,而不是什麼都不做。」

我思考著有病識感的長輩,是否都會覺得一旦得了失智症,就是一條等死的不歸路呢?如果是這樣,那麼及早跟失智長輩討論後續醫療及後生安排,對他們來說是否更能有心理準備,更無遺憾地、漂亮地走完最後一段旅程。

其實人生有一定的歷練時,很常遇到周遭的長輩及親友離世,而這就是很好開啟對話的機會,藉由談論別的長輩狀況,進而詢問長輩對於醫療的決策與看法,或是到醫療機構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AD),接受專業諮商並在健保卡中註記,避免日後醫療糾紛,亦可讓病人行使自主權。

不僅讓長輩更了解那些醫療介入措施是維生醫療,同時讓家屬可以在諮商的過程中,跟著專業人員的引導,慢慢跟長輩與家人對話,了解其對醫療或甚至是後事的安排。

有鑑於東方文化避諱談論死亡或是喪親等事宜,所以時常來不及好好跟家人道別,造成親人們心中永遠的缺憾及傷痛,但是這些應被好好的傾聽及處理,即使是失智長輩也該被好好「關心」,了解他們想要怎麼安排自己的生活,想要怎麼樣的方式,好好地跟這個世界道別。

失智症照護不容易,若能將自身經驗分享給需要的人,相信能使照顧者減輕一些壓力與負擔。你有失智照護的經驗分享嗎?歡迎投稿lele.le@stipendiary.tw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台灣受恩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現任寶山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受邑貿易股份有限公司、重慶錫寶殯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同時是高雄市受恩社區關懷協會理事長、中國生命集團有限公司(香港上市股票代號8296)執行董事以及中國殯葬協會榮譽會員。

上一篇
光洋科 從廢料到尖端材料的推手 通過BS 8001循環經濟認證
下一篇
新竹人還不是「科技新貴」 資產才看到台北人車尾燈?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