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011字
歐盟全球最低稅負制日前(又稱支柱二)獲得歐盟27國代表的一致支持。歐盟理事會在2022年12月12日發布新聞稿,正式宣告歐盟各國皆同意在歐盟範圍內,全面實施全球最低稅負制,歐盟理事會下的常設代表委員會對此政策原則上達到共識,各國代表建請歐盟理事會採行歐盟的全球最低稅負制指令草案,隨後將進行正式的書面採納程序。
歐盟於2021年12月在OECD發布最低稅負制的法令架構後,公布了歐盟的第二支柱(全球最低稅負制)指令草案。不料卻多次在歐盟財長會議中,遭不同的歐盟國家代表所否決,使得歐盟推動全球最低稅負制上路的計畫不斷受到延遲。
近日歐盟宣布將全面實施最低稅負制後,一旦歐盟指令草案正式書面通過後,歐盟各國將紛紛立法,將指令內容轉化為本國法律以便在歐盟各國實施,預計將在2023年底前完成此項程序。
全球最低稅負制是OECD與G20等國際組織,共同推動的全球反避稅提案之一,確保合併營收達到歐元7.5億規模的大型跨國集團,在全球各地的公司都至少繳納15%的最低稅負。主要目的是希望降低各國政府訂定低稅或免稅稅制的動機,以及防止國際間進行減稅競賽,以及實行單方面有害稅收公平的措施。
OECD包容性架構141國中,有137國同意執行兩大支柱,依先前的共識兩大支柱預計在2023年後開始推行。然而國際局勢多變,過去幾個月來,COVID-19疫情導致供需失衡,世界經濟處於高度不確定性的狀態,因此歐盟先前已修改指令草案,將支柱二在歐洲的實施日期訂在2023年12月31日,而許多國家也紛紛將預計的實施時間訂在2024年。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全球稅務服務主持會計師曾博昇說明,這項對全球租稅改革具有重大意義的新制度,不但在歐盟達到了原則性共識,且完成書面採納程序後,歐盟即成為全球最低稅負制度的先行者,也會引領世界各國加速立法進度。
曾博昇指出,對於合併營收在7.5億歐元門檻以上的台資企業來說,應把握2023年底前的時間,以因應未來國際租稅規則的顛覆式改變。曾博昇提醒,歐盟確定實施全球最低稅負制之後,預計未來將有更多國家跟進,以免各國稅源流失。所有達到規模的大型跨國企業集團,都需要嚴陣以待。
曾博昇表示,除了關心各國制度變化外,台資企業也須注意台灣即將實施的各項稅制改革措施。台灣於明年將實施受控外國公司(CFC)制度,也可能將基本稅額條例稅率由12%調高到15%,台資企業也須關心我國跟進導入全球最低稅負制度的可能性,以利研議因應策略。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