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餘財產分配 要考量貢獻度
立院昨三讀通過民法第1030條之1修正,未來夫妻離婚或變更法定財產制後,剩餘財產分配可視對家務勞動、子女照養、同居或分居情形,由法院調整或免除一方比重,具體保障家中擔家務卻經濟弱勢一方。
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表示,修法之後法院對剩餘財產分配可以審酌家庭勞動付出狀況調整,讓剩餘財產分配更公平,保障婚姻關係中弱勢一方。
例如先生在外面工作,太太在家裡帶小孩,若有一天離婚,太太不能因此完全無法取得婚姻關係中所得財產。
領銜提案的民進黨立委周春米指出,過去法律原本要求夫妻剩餘財產分配應平均分配有失公平,但法院要介入裁量時也沒有太多武器做司法審酌,修法把裁量標準具體列出,可讓未來剩餘財產分配更公平。
法務部也表示,大法官釋字第620號解釋表示,夫妻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是立法者對於夫妻就家務、教養子女、共同生活貢獻的法律評價,除了應考量兩人婚姻關係中經濟上的給予,更包含情感上的付出。
法務部指出,現行對夫妻剩餘財產平均分配原即已考量一人在外工作、一人操持家務情形,但考量實務上可能有一方有不務正業、浪費成習等問題,法院才應介入裁量分配情形。
昨天三讀修正條文規定,夫妻離婚或雙方變更法定財產制後,因兩人不再共有財產,對雙方剩餘財產分配,法院得視夫妻對婚姻生活貢獻或協力程度等條件,調整或免除分配額,讓分配達到實質公平。
修正條文也明定,法院裁判剩餘財產分配時,應綜合衡酌夫妻婚姻存續期間對於家事勞動、子女照顧養育等整體付出協力狀況,以及共同生活與分居時間的久暫、婚後財產取得時間、雙方的經濟能力等因素做綜合評判。
修正條文協商結論主張,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制度是要保護婚姻中經濟弱勢的一方,使其對婚姻的協力、貢獻得以彰顯,並於財產制關係消滅時,弱勢一方能具有最低限度保障。
而對剩餘財產分配,為避免法院對個案認定標準不一,才修法明訂。
修正條文協商結論中也提到,當夫妻難以共同生活而分居,則分居期間已經沒有共同生活的事實,夫妻中的一方如果對婚姻生活沒有貢獻或協力,法院就應該審酌,予以調整或免除其分配額。
相關新聞
- 2020長照稅收超徵190億 可望扭轉基金收支短絀危機2021-01-24
- 稅稅唸學堂/逾70歲貸款買房 這是什麼節稅手法?2021-01-21
- 統籌分配稅款 將發41億小紅包2021-01-23
- 稅稅唸學堂/藍先生賣屋前未設籍 30萬重購退稅飛了2021-01-22
- 舒緩地方年關資金壓力 財部將加發逾40億稅款挹注2021-01-22
- 營業稅、土增稅貢獻佳 地方可領40.9億小紅包2021-01-22
- 政府握有台灣人在日、澳金融帳戶 財政部:不會大查稅2021-01-22
- 買書「學會改變」發票中200萬 得主至今未現身2021-01-22
- CRS資訊交換國 英國入列2021-01-22
- 各類所得憑單申報 2/1截止2021-01-22
- 董監酬勞回捐 認列其他收入2021-01-22
- 應付帳款未給付 留意時效2021-01-22
- 日商投資台灣多 CRS交換情形露端倪2021-01-21
- 國際稅務合作再捷報 英國為台版CRS第3個交換國2021-01-21
- 財政部:英國成為我國第三個CRS資訊交換國2021-01-21
- 買賣未上市櫃股 兩個注意2021-01-21
- 企業修繕設備 兩方式認列2021-01-21
- 固定資產殘值 可續提折舊2021-01-21
- 鍍鋅鋼品反傾銷稅 8月落日2021-01-21
- 兩鋼品反傾銷稅將屆期 財政部:業者可申請延長2021-01-20
- 父母於子女婚嫁贈與100萬元內財物 不計入贈與總額2021-01-20
- 雷大雨小…嗅出味道2021-01-20
- 在台美籍人士 可補領紓困金2021-01-20
- 商行停業移轉資產 要稅2021-01-20
- 陸特定鋁箔涉傾銷 本季初判2021-01-20
- 店家按月申報營業稅 1月稅款可延至2/17繳納2021-01-19
- 國稅局:獨資組織盤讓店舖 要開發票給自己2021-01-19
- 營利事業轉賣預售屋漏開發票 國稅局要查2021-01-19
- 外商採特定利潤率 三點注意2021-01-19
- 企業節稅 別忘了最低稅負2021-01-19
- 逃漏稅遭稅局查獲 處分前補繳可輕罰2021-01-19
- 跨國企業集團要注意 行政管理契約不適用2021-01-19
- 配合春節假期 1月營業稅申報期限展延至2月17日2021-01-18
- 父母贈房給子女 省稅有眉角2021-01-18
- 資金匯回申請 近月達43億2021-01-18
- 新聞中的法律/專利法翻修四大重點2021-01-18
- 公司車換新帳面價值怎麼列?國稅局教你算2021-01-15
- 要贈與房地給子女還是直接給現金?國稅局這樣說2021-01-15
- 買發票做假帳逃稅 要扛刑責2021-01-15
- 台商前進美國 留意三稅事2021-01-15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