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防疫居家工作,記得這樣做,發生職災才有保障!
職場保持1.5公尺之同事接觸
為加強防範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研議對民眾未能保持社交距離訂出規範,指揮官陳時中3月31日表示,原則上社交距離要保持室外至少1公尺,室內至少要1.5公尺,指揮中心會議討論後,4月1日公布指引。
由於新冠肺炎確診案例愈來愈多,新增案例中亦有許多無近期出國史,感染來源亦不明確,令人擔心是否會進入持續性、廣泛性社區傳播。而在職場中,要讓員工與同事間完全保持室內1.5公尺之距離,若不重新規劃辦公空間,並讓部分同仁實施居家工作,恐怕難以落實。
不得不採行的居家工作及異地辦公
依據疫情指揮中心於2020年3月5日發布企業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營運指引,即要求企業於此期間彈性調配人力,建立異地辦公機制,減少同時上班人數,或研議在家上班辦公的可行方案,同時進行空間調整,讓人員座位保持適當間距,將員工間及與客戶或其他合作夥伴間進行空間區隔。
因此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社交距離指引後,部分員工在家工作及異地辦公恐怕是多數企業不得不面對的課題,這不僅是為了遵守疫情指揮中心指引,這也是為了企業能在疫情嚴峻時刻維持正常營運的避險措施。
合法變更工作地點的兩種作法
工作地點不僅是勞動契約依法必要的約定事項(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第7條第1款),也是判斷勞工是否曠職、遲到或早退的勞務清償地(民法第314條),更是勞工罹患疾病或受傷時是否屬於職業災害(勞動基準法第59條以下)之重要判準。而無論是居家工作或異地辦公,對勞工及雇主而言,均係對原有工作地點之變更,涉及勞工是否依約準時提供勞務,及雇主職災補償責任之界線,當然是企業實施居家工作或異地辦公時一定要優先考量的勞動法令遵循議題。
企業實施居家工作或異地辦公要如何合法變更員工工作地點,方法有二:
1.訂定勞動契約增補條款:企業與員工協議後訂定勞動契約增補條款,約定於疫情期間,員工之工作地點變更為員工住所或其他雇主指定之工作地點。此約定以口頭、電子資訊交換(e-mail、line、telegram或簡訊等)或簽訂書面均可,為避免爭議,後二者為佳。
2.調動工作地點:由雇主發佈調職令,調動員工工作地點,此時雇主應注意符合勞動基準法第10條之1「調動五原則」,亦即在不違反勞動契約約定前提下,並應符合下列原則:一、基於企業經營上所必須,且不得有不當動機及目的。但法律另有規定者,從其規定。二、對勞工之工資及其他勞動條件,未作不利之變更。三、調動後工作為勞工體能及技術可勝任。四、調動工作地點過遠,雇主應予以必要之協助。五、考量勞工及其家庭之生活利益。
勞工居家工作發生職災才有保障
依職業安全衛生法第2條第5款規定:「職業災害:指因勞動場所之建築物、機械、設備、原料、材料、化學品、氣體、蒸氣、粉塵等或作業活動及其他職業上原因引起之工作者疾病、傷害、失能或死亡。」而職業場所是指於勞動契約存續中,由雇主所提示,使勞工履行契約提供勞務之場所,或其他受工作場所負責人指揮或監督從事勞動之人員,實際從事勞動之場所。(職業安全衛生法施行細則第5條第1項)。因此員工在家上班或異地辦公時,若已經依上述二種方式合法變更工作地點,可解為符合前述法令規定由雇主指示使員工提供勞務的場所。
若員工居家工作確於提供勞務過程中受傷,例如在家工作時倒熱水燙傷,或中午外出在家附近餐廳用餐往返必經途中發生交通事故致受傷,員工如能舉證符合係雇主監督指揮下從事勞動過程中發生(即具有業務遂行性),且該災害與勞工所擔任之業務間存在相當因果關係(即具有業務起因性),亦即勞工因就業場所或作業活動及職業上原因所造成之傷害,均屬職業災害(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1056號民事判決)。
因此企業為落實疫情指揮中心指引,讓員工保持適當社交距離,實施居家工作或異地辦公時,一定要先以合意或調動方式變更工作地點,才能合法合理保障勞資雙方權益,避免爭議發生。
本文經業鑫法律事務所授權轉載
作者簡介:陳業鑫律師
台灣唯一曾歷練法官、勞動局長、金控公司董事職務的律師,有著自各個角度觀察勞資糾紛的豐富經驗,現為執業律師,以勞動法、金融法及證券交易法等為主要執業領域,目前並擔任臺北律師公會勞動法委員會主委,著作:《懂一點法律勞資不對立,管理不犯錯:超白話從聘僱、管理工時、調動、資遣全方位解說勞動法規及處理辦法》
相關新聞
- 信託傳承財富 三情況要稅2021-02-26
- 陸廠轉讓接班 當心潛在所得稅2021-02-26
- 券商公會盼權證避險降稅 當沖降稅再延10年2021-02-26
- 鼓勵民眾利用載具 雲端發票專屬百萬獎倍增至30組2021-02-26
- 資產公益信託 先報遺贈稅2021-02-26
- 提列法定盈餘公積 有新規2021-02-26
- 虧損企業漏報所得 照罰2021-02-26
- 紓解購買營業用發票本人潮 財政部公布因應措施2021-02-25
- 財政部公布「囤房」統計 48萬人擁非自住住家2021-02-25
- 股票信託給兒子領錢 國稅局:要課贈與稅2021-02-25
- 公司虧錢免繳稅 國稅局:有漏報照樣罰2021-02-25
- 南區國稅局攜手台南地檢署 組逃稅及打擊犯罪最佳陣容2021-02-25
- 私人借貸遭遇拖欠還款 一次取回本息留意稅事2021-02-25
- 歐盟稅務黑名單 盯上星、港2021-02-25
- 三倍券兌付 只到3月底2021-02-25
- 中小企研發抵減 受理申請2021-02-25
- 個人長期放貸 當心一次清償高額重稅2021-02-24
- 蘇貞昌拍板 節能電器獎勵延長2年至2023年2021-02-24
- 蘇揆拍板 節能家電退稅優惠延長兩年2021-02-24
- 房市熱 高價住宅房屋所得標準首次調高至17%2021-02-24
- 去年出售舊制房屋所得標準調高 南屯、新市調幅最大2021-02-24
- 錯開發票按正確金額罰款1% 一年內兩次免罰2021-02-24
- 年終獎金給付 留意員工國籍2021-02-24
- 開工紅包 誰出的有關係...2021-02-24
- 陸稅務匯算 台幹別忘申報2021-02-24
- 營建合約 雙方須繳印花稅2021-02-24
- 陸個人稅申報期要來了 台幹留意補稅、退稅規定2021-02-23
- 又來減稅小紅包!藥用酒精原料機動降稅延半年2021-02-23
- 節能家電退稅 延長二年2021-02-23
- 汽機車舊換新減徵 將延五年2021-02-23
- 外資享股利優稅 月底前申請2021-02-23
- 台商共享人力 留意稅事2021-02-23
- 商家試營運 須登記稅籍2021-02-23
- 境外溢繳稅款 不得扣抵2021-02-23
- 房地合一稅後夫妻贈與不動產逆勢增加 這個原因是關鍵2021-02-22
- 節能家電貨物稅減徵優惠 財政部將延長2年2021-02-22
- 小確幸!購買節能家電退稅優惠 財政部擬延長兩年2021-02-22
- 減稅紅包又來了!節能家電退貨物稅延長實施兩年2021-02-22
- 台商使用靈活用工平台 資誠提醒評估稅務風險2021-02-22
- 申請稅額復查 期限不變2021-02-22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