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923字
位列全國前七大工商團體~中華民國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理事長賴博司說:「本會成立宗旨,是以非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以促進全國各工業區廠商擴展商機、保障企業合法權益、帶動國家經濟發展。」做好政府與廠商間的溝通橋樑、發揮「桶箍」的力量,共同攜手創造國家最大的經濟利益。
面對全球環境變化與高度的競爭,賴博司指出,藉由公會的力量,持續深耕產業園區、打造低碳智慧轉型。他也期許新政府執政後,能夠秉持政策的延續性,以穩定的漸進式創新方式,為我國產業發展打造最優化的產業環境。其次,期望未來在永續發展的終極目標下,完成能源轉型以達穩定供能、確保勞動力與就業市場兩端平衡、深化企業與數位發展、協助中小企業邁向綠色創新轉型,以致提高產業經濟韌性與永續力,確保長期經濟穩定成長之效。
賴博司強調,長期觀察,台灣企業經營面的問題可歸納為「五缺」,以往討論最多的是缺電,但企業界愈來愈關心的則是缺工,且缺工將成為常態,因此2024年大選期間,其各工商團體意見領袖與總統候選人意見交流時,都提及即使願意深耕台灣,卻普遍面臨找不到人的困境。 當缺工問題幾乎成為多數企業的共同心聲時,政府應面對並盡快提出解方,避免外向型的製造業將會移轉生產基地、內需為主的服務業則減少投資。勞動力在當前的台灣是極受重視的生產要素,各行各業都需才若渴,此時的政策制定更須審慎,尤其過於偏重在特定的產業乃至個別企業的做法,留下讓整體產業偏頗發展的後遺症,長遠來看,更需妥善珍惜每一個產業對整體經濟韌性所帶來的貢獻。
產業園區數位轉型
政府資源因地制宜
賴博司說,產業園區扮演我國經濟主力,2023年產值達到新台幣26兆元,然而受國際趨勢影響,當今產業園區業者首要課題,在於是否能成功轉型擁有「數位力」與「綠色力」的DNA。近幾年政府在產業界大力推動淨零轉型,然而數位科技運用是推動淨零目標的最大核心,但是光是聚焦數位轉型這件事,許多中小企業恐怕還沒達標。
因此,面對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來說,期望政府能針對產業園區提出因地制宜且合適的數位轉型資源,例如數位轉型經費高昂,是否有轉型補助配套措施或方案,幫助中小企業提升數位力,進而善加利用數據、數位工具等為業者達到創新加值。
創新加值、淨零碳排
雙軸轉型、永續人才
四策略「贏」戰全球
賴博司進一步指出,當全球風險化思維當道,對台灣各個產業很有挑戰但同時也帶來許多新的契機點,如今各產業正面臨前有未有的創新改革龐大壓力,應該全力扶持產業朝向切入高速發展的全球供應鏈框架中。然而,傳統產業更是台灣重要經濟命脈之一,應該要適度調整且平衡各個產業別的重視程度,則不能過度依賴高科技製造業,更要確保傳統產業及中小型企業的發展契機及永續策略。
他更明確提出,產業園區廠商碰到的挑戰很多在於資源不足,因此更應該結合跨部會多元計畫資源,而政府則應該針對產業園區持續投入「創新加值」、「淨零碳排」、「雙軸轉型」及「永續人才」等四大策略之相關資源,或者補助來加以協助傳統產業園區廠商,導入創新思維及深耕升級轉型,以奠定世界級競爭力,開創「贏」戰全球新趨勢。
另外,賴博司指出,培養或招募專業的數位人才更是相當不容易等,綜合以上,期盼政府能針對產業園區因地制宜,挹注數位力資源運用,強化培訓或招募數位人才,以數位力創新價值,方能為產業園區創造下一個黃金十年。
賴博司強調,中小企業於台灣產業發展佔了很重要影響因子,且各產業園區因區位差異形成獨特的產業聚落,為因應不同園區的發展需求,聯合總會採取了一地一區一工作坊的方式,邀請各領域專家學者,實地訪談園區廠協會理事長與區內重要廠商代表。
透過這些交流討論,深入探討了自身園區,在面臨政府積極推動智慧化與低碳化雙軸轉型,以及永續發展方面所面臨的挑戰與困境。綜合各地在地產業園區共通性發展的需求,聯合總會承擔各產業園區的期望與責任,向主管機關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言,期望成為未來政府在產業發展政策制定上的參考依據,並協助調整政策資源妥適挹注以促進產業園區的永續發展。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