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3198字
為因應全球市場的變化,少量多樣化浪潮興起,強調標準化大量生產,已無法符合市場所需;而工業4.0智慧製造一直是全球企業最關注的議題之一,簡單來說,就是讓工廠適時切換生產模式,將成本最小化,在工廠有限空間,創造產品最大價值。而「數位化精實管理」可優化生產流程、減少生產成本浪費、提升生產力,是達成高階智慧製造的基礎。
有鑑於此,工業局自91年開始著手推動「精實管理」(又稱豐田式生產管理TPS:Toyota Production System),是一個著重於現場改善、打底生產效能基礎,可降低企業營運管理成本、快速回應市場需求及提升競爭力的絕佳管理策略工具;而隨著數位科技趨勢的發展,政府並於106年起推動「智慧機械產業推動方案」,致力於促進企業導入「數位化」應用,讓生產資訊可視化,透過數位資訊與精實生產管理的交互應用,同時解決生產製程過程的浪費(如機台閒置、庫存過量等),優化生產管理流程,幫助產業升級轉型。
機械公會理事長魏燦文指出,臺灣製造業多屬中小企業,面對國際快速變遷,業者面臨數位轉型升級需求。公會長期扮演政府智慧機械政策的推手,在推動的過程中發現,必須優先建立產線「持續精實」的基本功。機械公會產學研委員會執行長陳重光提到,如何在最低成本下,不斷朝智慧製造方向前進,才符合企業永續經營之道。透過精實管理可從現場物料、人力與庫存等各方面改善,是重要基礎。
工業局積極協助企業推動精實管理,自109年起委託機械公會辦理TPS補助計畫,迄今已促成57家廠商投入精實生產,推動產業涵蓋機械、機械零組件、精密模具與車輛零組件、紡織等。同時於當年舉辦機械產業聚落精實管理高峰論壇,邀請產業先進,分享導入TPS轉型與挑戰的經驗。隨後110年在TPS標竿企業-國瑞汽車中壢廠辦理示範觀摩活動,讓業者實地參訪,體會數位化結合精實管理的成果,將典範成功案例,藉由示範觀摩等活動,達到點火先導示範作用,以強化複製擴散效益,活動當天工業局局長呂正華指出,TPS是智慧製造的基本功,就是不斷改善、持續精進,並融入企業文化,促使企業強化體質,先固本之後再進一步升級轉型,往智慧製造高階目標前進。
陳重光表示,數位化與精實管理的融合運用,其成效讓業界感受到出乎意料的好,工業局推動數位與精實的整合運用,持續引導業者進行供應鏈作業改善及淨零碳排等課題,助攻產業升級轉型。
中部地區是臺灣機械產業大本營,位在臺中市東區精武東路上,創建於民國66年的榮富工業,是國內複合式鑽銑床及金屬帶鋸床專業製造商,品項優良、獲獎無數、行銷全球,產值占臺灣複合機市場及外銷市場相當高比例。早年因為產品多為標準化規格,為提升生產效率,時常降低換模換線頻率,進行批量生產。近年來少量多樣需求增加,但因生產作業沒有標準化、產線分散等因素,使得製程作業不順暢,導致機台組裝效率差。
榮富工業總經理林奕杰經常思考如何改善公司現況,當看到台灣引興公司推行TPS達極致,幾乎零庫存,創造出高效率生產,確定了推動的決心。因此透過工業局輔導,先去除浪費,做好製程標準化,透過數位化收集製程參數數據,並以切高麗菜為例,創造了獨特的「一台流」數位精實生產模式。
榮富工業先從2個面向著手改善,第1個是將批量生產,改為分站生產,讓每站作業時間一致,並搭配供料裝置,提升現場製造能力,避免製品堆積問題。第2個是採站邊料倉供料,將零組件倉庫依生產排程規劃,並與供應商合作改善包裝方式,依組裝順序擺放,讓現場人員順利作業。
林奕杰表示,榮富工業導入精實管理後,提升機台組裝作業生產作業效率約29%(每台從140分鐘減至100分鐘),此外透過公司上下的齊心努力,員工漸漸地感受到改革帶來的轉變,使得110年營收成長3成。後續將以自身的導入經驗,推廣至供應鏈體系,以帶動整體產業的升級轉型。
座落於臺中工業區,創立於84年,屬大肚山機械產業黃金縱谷聚落一員的歐權科技公司,是國內工具機數控分度盤、刀具交換機構及高速精密分割器的優質領導廠商。曾因接到多筆大型訂單而積極購料、囤料,也因為供應商供料不及、料件品質不穩定,使得生產周期延宕,衍生公司財務壓力及無法準時交貨等問題。
歐權科技經運用工業局補助資源,透過輔導顧問協助,導入精實管理與應用數位資訊進行改善;在倉儲物料管理方面,與供應商協訂貨品標識,再由倉儲人員利用平板或掃瞄器掃瞄,建立物料資料庫,達到料、帳一致,資訊可視化。另在安全庫存管理方面,建立庫存看板,即時提供資訊,協助採購部門能依照現況預測庫存。在供料管理方面,建立採購系統,彙整業務訂單、供應商供料時程等資訊,達成供料的精準預測,全面性解決了產線延遲的問題。
歐權科技特助王議弘表示,實施數位TPS需兼顧改善的推行和訂單的生產,讓兩者同時並行與平衡,相當的不容易;所幸在總經理張清傳「不能妥協」的決心,推行貫徹,讓員工一步步感受到精進的效果,最終得到甜蜜的果實,使零件庫存量減少25%(從66%降低至41%)、庫存占用面積減少18%,縮短搜料時間32%,且去(110)年營收大幅成長75%,達新臺幣6.5億元。
全球服務據點17個,將企業根留臺灣,總部位於桃園新屋的鉅祥企業,創立於64年,是一家具頂尖研發技術,專精於精密連續沖模設計製造,高品質車用、醫療與3C電子零組件的生產廠商。雖已累積近50年的技術及研發經驗,但隨著工業4.0趨勢發展,以往採用批量生產的模式已經難以滿足客戶少量多樣客製化的需求。
在因緣際會下,該公司總經理林映碩參觀國瑞汽車生產工廠,發現透過數位精實管理的導入可以改善公司現況,以因應市場需求。因此鉅祥企業應用工業局補助計畫資源,將車用零件生產線,導入精實管理生產,以強化製程鏈結能力、精進換模流程、店面管理資訊可視化等3大主軸逐步推動,成功優化生產製造流程,藉由即時串聯物料及產線資訊,建立可視化資訊看板,也透過分析廠內製程,精進模具更換流程,並可依照客戶需求,即時管理店面及庫存物料,減少因庫存產生的相關費用。此外也訂定每季KPI,達成的團隊就發獎勵,不斷的進步優化,建立良好的精實文化。
林映碩表示,TPS的精神是不斷改善進步,此計畫的推動不但讓鉅祥企業成功優化整體製造流程,且透過數位化精實管理的應用,降低包裝材料半成品庫存64%,解決傳統批量生產造成大量庫存的瓶頸。在持續的精實生產下,使得110 年的營收成長34%,達新臺幣64.2億元,創公司歷史新高,成功提升公司競爭力。
以臺灣為全球運籌中心,總公司及生產基地設立於臺南市山上工業區的宏遠興業公司,創立於77年,是具備從紗、布、染整至後加工,一貫化生產能力的智慧紡織業者,以創新機能性布種、數位印花及防水透濕貼合等織物,拓展全球市場,更是全球知名運動品牌(Nike、Decathlon、Lululemon、The North Face)主要供應商。該公司總經理葉清來強調,唯有持續創新、改善缺點、創造更具效能的生產製程,方能常保領先優勢。
因此導入精實管理前,公司內部先行推動「做中學、學中做」的精神,將精實的精神理念由上到下擴展至全公司。為更深入改善製造體質與流程,透過工業局補助計畫資源,展開精實管理與數位化融合應用之旅。由高階主管親自領軍,整合公司管理端到製程端資訊,提供即時資訊,讓管理者做出精準的決策。當異常發生時,可從源頭去改善問題,重新思考更改生產流程、操作方式等,優化領料流程,減少投胚區庫存量90%,並只保留4小時存量,讓倉庫空間運用更彈性靈活。
宏遠興業在推動精實改善的過程中,資訊數位化是讓改善案得以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讓問題更容易被看得見,找到更多改善的機會。另外,也持續推動數位思維的課程,讓現場生產資訊即時且透明,改善的成果立即得到驗證,加快改善推動的速度,在主管與同仁的持續改善下,使得公司110年的合併營收成長37%,達到新臺幣100億元,員工平均加薪超過4%。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