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科技股較勁 獲利分高下
任淑莉(Shuli Ren)
並非所有科技明星都被一視同仁。美國科技巨頭蘋果(Apple)和亞馬遜(Amazon)一個已經突破、一個即將達到1兆美元里程碑,而中國科技股中原本備受寵愛的股票卻被打入冷宮。
美中各自最紅的股票兩個月前開始分道揚鑣,美方表現已比中方領先19個百分點。阿里巴巴遭做空的規模逾180億美元,是全世界放空最重的股票。中國計劃加緊控管網遊消息傳出後,騰訊上周五在香港收盤大跌4.9%。
此消彼長的原因很多,今年6月,美中貿易戰漸漸影響中國消費者信心,最近一季財報很難看,仰賴消費者的網際網路業者第2季獲利成長降為16.2%,不如去年同期的47%。
且有諸多理由相信,如此各奔東西的情況是結構性的,且會持續下去。
不妨檢視一下的騰訊和阿里巴巴的價位,儘管獲利轉弱,這兩檔股票本益比仍不脫歷史水準。但就股價營收比而言,兩檔股票均落後歷史水準一截。
也就是說,投資人不再認為兩家科技業者的營收能讓投資人享受到往年一樣的好處。
中國科技業者砸錢投資的規模令人咋舌。單單今年,阿里巴巴、騰訊、京東就已投資新創公司逾370億美元,很難看到亞馬遜或蘋果對創投公司如此慷慨。
像亞馬遜和Netflix在內的美國公司仍主張自己跨足新市場,中國同業顯然選擇策略投資新創公司的做法。或許這些陸企深受自己發展經驗的啟示:南非Naspers和日本軟體銀行20年前的小投資,各自造就了今日的騰訊和阿里巴巴。
只不過,如今的投資太過重疊,可謂難分難捨。
Naspers和軟銀當年在中國物色投資對象,是各走各的,偏重不同的網際網路消費領域。如今中國的網路集團不是這樣,投資重疊太多,只會引發更激烈的競爭、更多燒錢、也減損所投資資本的回報。
種種令人不安的現象已反映在獲利上。誠如彭博另一位專欄作家高燦鳴(Tim Culpan)提到的,雲端和娛樂在內的新事業拖累了阿里巴巴的獲利。京東情況更糟:上季研發支出增加 80%至人民幣28億元。然而京東並不預期營收也會加速成長,財測成長目標只有17%。
堅定不懈的擴張是好事,但投資人也需要定時看到回報。
(作者Shuli Ren是彭博資訊專欄作家)
相關新聞
- 看看石油談判的藝術…2018-11-06
- 美股底部在哪…觀察四指標2018-12-12
- 日產上演宮鬥劇2018-11-21
- 川普重傷Fed的後果…2018-12-26
- Fed進與退的兩難2018-12-11
- 美對中應有更長遠策略2018-12-09
- 美股只是修正,不致崩盤…2018-11-22
- 股市賣壓像蟑螂 不會只有一波2018-10-20
- 阿里投入新事業…傷了元氣2018-11-04
- 經濟成長趨緩 別全怪貿易戰2018-11-18
- 聯準會語氣微妙的轉變…2018-11-17
- 從一戰英德經驗 看美中對立2018-12-02
- Fed升息還不會踩煞車2018-11-26
- 別期待ECB再送大禮…2018-12-04
- Fed轉向 四大理由2019-02-12
- 美經濟決策的兩個不確定性2018-12-27
- 美股瀕臨熊市…不是胡說八道2018-10-27
- 新興資產鹹魚翻生了2018-11-28
- 黑色十月 擋不住Fed升息腳步2018-11-04
- 美加徵鋼鋁稅 害慘汽車業2018-12-10
- 那些英國政府沒說的事…2018-10-22
- 油市動盪…美股添新愁2018-12-07
- OPEC+減產效期短 變數仍多2018-12-09
- 央行們…請忘掉升息這回事2018-10-25
- 鮑威爾該向前輩取經2018-11-09
- 美中願望清單猜謎…更難互信2018-10-27
- 習安會牽動全球利益2018-10-28
- 2019年油價…三大咖說了算2018-11-20
- 全球電子業警鐘響起2018-11-23
- 資產泡沫消退 當心新威脅2018-12-15
- 馬雲急流勇退的智慧2018-09-17
- 油市出現供給緊俏信號2018-09-17
- 川普制裁伊朗…贏虛輸實2018-10-08
- 挺國有企業 無益中國經濟2018-09-16
- 企業恐慌性搶購…扭曲GDP數字2018-10-06
- 鮑爾護盤…只是暫時的2019-02-11
- 電商一哥調薪的商業意義…2018-10-04
- 印尼選錯了外資…2018-09-15
- 川普政策 威脅美元獨尊地位2018-10-05
- 因應Fed升息 歐洲應提振成長2018-10-01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