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535字
雖然面臨到美國關稅政策的不確定,但AI投資熱潮推動港股大漲,盤面上,中信中國50(00752)、元大上證50等陸港股ETF近一周紛紛收紅。發行券商指出,對於陸港股後市表現看多的投資人,可透過權證的槓桿效果,擴大短線獲利空間。
中國大陸1月CPI年增率由0.1%攀升至0.5%、為去年8月以來首次加速且高於預期,PPI年增率負值持平於-2.3%、低於預期,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計畫與馬雲等商界領袖會晤的消息,引發官方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樂觀預期,加上大陸三大電信公司全面投入DeepSeek模型、阿里巴巴與蘋果合作等消息,均強化大陸AI產業投資熱潮,中港股市連袂走揚,並以港股漲勢領先。
近周香港恆生指數漲幅超過7%,在全球股市中名列前茅,由阿里巴巴等消費耐久財類股與騰訊等科技類股引領大漲,阿里巴巴聯合創始人蔡崇信確認與蘋果合作傳聞,計劃將其AI功能加入大陸市場銷售iPhone等產品的利多消息帶動,而盤面上熱門陸港股ETF之一的中信中國50前兩大成分股為騰訊控股及阿里巴巴,占比為21.25%、13.77%。
陸股由權值股貴州茅台等民生消費類股、泰格醫藥等醫藥衛生類股與中國聯通等電信業務類股領漲。
權證發行商建議,投資人可買進價內外15%以內、距到期日90天以上的相關認購權證。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