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687字
隨著ESG與新能效規範日益嚴格,氮化鎵(GaN)功率元件因具有高功率及低耗損的特性,逐漸受到市場矚目。目前市售氮化鎵元件受限於先天水平結構,無法提供與傳統矽基元件相同的封裝外型與驅動方式,導致使用上無法提供高功率/高效率性能輸出。
嘉和半導體於2024年正式量產藍寶石基板製程氮化鎵功率元件,並透過原位替換pin to pin封裝,可直接替換傳統矽與碳化矽元件。這項突破性的研發不但顛覆傳統矽元件的技術格局,同時解決現有氮化鎵元件使用痛點,為多樣化市場應用帶來全新解決方案。
嘉和核心服務 提供全方位支持
嘉和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GaNrich Semiconductor Corp.)成立於2020年,從氮化鎵始祖之LED領域生根,專注於設計高品質氮化鎵功率元件,同時優化既有光電產業生態圈,是目前台灣唯一能提供光罩設計、封裝、系統模組應用及驗證等全方位服務的公司。擁有強大的光罩及封裝專利,為產品提供堅實的技術保障,也具備完整的可靠度與失效分析平台,確保產品穩定性與耐用性,滿足客戶在產品開發各階段需求。憑藉卓越的研發能力及完整一條龍服務,嘉和半導體正逐漸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多元產品規格 台灣市場多項獨有
嘉和半導體在台灣率先推出以藍寶石基板製程之氮化鎵元件,可提供GaN on Sap D-mode、GaN on Si E-mode的GaN FET及GaN IC,是目前台灣市場唯一能全面供應此類多元產品的公司,倚仗多年三五族半導體發展經驗,提供最具競爭力之成本與產能優勢,目前嘉和半導體產品已獲得多家國際大廠青睞,產品陸續導入驗證中。
嘉和高壓產品涵蓋650V至1,200V範圍,使用者無需更動封裝外型或系統PCB,即可用嘉和氮化鎵元件直接替換傳統矽與碳化矽元件,使系統產品能輕鬆升級,同時兼顧元件耐用性與可靠度。以目前市場最新應用AI伺服器為例,嘉和推出的多元選擇,包含SMD散熱能力最佳之TOLL與頂部散熱TOLT封裝,提供最高功率密度方案;針對最佳熱阻需求,有TO-247插件封裝可隨插即用;及工業應用最常見之TO-220與內絕緣TO-220系列。憑藉藍寶石高度絕緣特性,嘉和推出與矽元件相容同時提供主動保護之新型智能GaN FET,針對過溫、過流異常狀況啟動保護機制,成為市場首發創舉。
因為AI效能提升需求,PSU (Power Supply Unit)的功率密度已提升3至5倍,架構亦由第一及第二代的單相演化為第三代的三相,提高機架功率。因應技術演進,嘉和預計在今年Q3推出雙向導通(Bi-Directional Switch)氮化鎵高壓元件。憑藉氮化鎵的特性,使用單一元件即可取代傳統四顆獨立器件,大幅提升功率密度與晶片面積利用率。
以往中低壓氮化鎵元件存在散熱不佳與驅動不易等缺點,嘉和在台灣搶先推出40V至300V的E-HEMT元件,大幅提升散熱能力與驅動便利性,填補市場空缺,成為業界先驅,並提供未來AI電源、儲能、機器人、無人機及工業等應用之最高效能與功率密度解決方案。
AI伺服器中CPU/GPU採用DrMOS架構將驅動器和半橋功率MOS整合於單一小型封裝中,形成完整的功率級開關電路。與非整合元件相比可降低開關切換損耗,在極高頻率運作時也能維持高轉換效率,設計者能大幅降低控制訊號的傳遞路徑,提供足夠的動態電流,並維持卓越的性能。然而傳統矽產品為確保穩定的運作溫度與效率,在現有功率密度/效率要求下仍有努力空間。嘉和預計今年下半年推出氮化鎵版本的“穩壓器”,除降低切換損耗,嘉和專利結構的雙面散熱封裝設計,亦可改善發熱現象。
快速成長 強化合作
除與上下游供應鏈保持協作,嘉和半導體也與多家IC廠偕同開發,提供封裝/系統解決方案。近期更是積極與合晶、嘉晶、環球晶、立錡、力智、鼎元光電、力積電、聯穎光電(聯電集團)等供應鏈夥伴緊密合作,在客源拓展及資源挹注方面取得更多合縱連橫,加速擴展嘉和在全球氮化鎵元件市場版圖。
嘉和半導體持續創新和優化產品,鞏固既有供應鏈合作關係,並拓展新的合作夥伴,共同推動氮化鎵技術發展,以期在新能源市場中為客戶提供最佳解決方案。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