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亞太視力健康調查發布:揭示民眾警覺性高卻陷「兩好三壞」困境

本文共1476字

經濟日報 蘇璽文

基隆長庚紀念醫院院長暨眼科部教授賴旗俊。藝曜/提供
基隆長庚紀念醫院院長暨眼科部教授賴旗俊。藝曜/提供
羅氏藥廠日前發布「2025年亞太視力健康調查(APAC Vision Health Survey)」結果。這項涵蓋台灣在內,橫跨澳洲、香港等八個國家,對逾4,000位40歲以上民眾進行的跨國研究,揭示了亞太區民眾對視力健康的普遍認知與實際行動之間存在顯著落差。全球約有逾22億民眾受眼科疾病困擾,視力問題不僅位列全球疾病負擔第九名,更因影響患者生產力,每年造成全球經濟逾4,000億美元的損失。尤其嚴峻的是,亞太地區承擔著全球近三分之二中度至重度視力障礙病例的巨大負擔。隨著人口老化和糖尿病盛行率不斷上升,民眾視力障礙的風險明顯增加,解決可預防的視力損傷已成為個人與社會的當務之急。

調查結果歸納出民眾眼科認知的「兩好三壞」現象:「兩好」方面,民眾普遍高度重視自身視力健康,並警覺視力問題將嚴重影響其工作與日常生活。然而,「三壞」困境卻更令人擔憂:首先是「疾病認知不足」,對於多種常見的視網膜疾病,許多民眾表示完全不熟悉。其次為「預防行動消極」,儘管大多數成年人擔憂視力,卻只有少數人定期進行眼部檢查,不少人甚至等到症狀出現才尋求協助,或從未看過眼科專業人士。第三則是「照護者面臨沉重負擔」,大多數眼疾患者的照護者表示面臨心理壓力、疲倦等嚴峻挑戰。

基隆長庚紀念醫院院長暨眼科部教授賴旗俊指出:「儘管亞太地區民眾面臨嚴峻的視力健康挑戰,但值得慶幸的是,高達九成視力問題是可被妥善預防及治療。我國已有多元藥物能有效迎戰黃斑部病變與俗稱『眼中風』的視網膜靜脈阻塞,國人應積極治療,及早守護靈魂之窗。」

此亞太視力健康調查(APAC Vision Health Survey)於2024年8月至9月期間收案,共蒐集了來自台灣、香港、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南韓、泰國、澳洲等八個國家共4,354位40歲以上民眾的認知,其中台灣受訪人數達570人、約佔研究人數的13%。

根據調查結果,民眾對於眼科疾病普遍呈現出「兩好三壞」的認知現象:

「兩好」方面:

高度重視眼科疾病:調查顯示,高達九成受訪者擔憂自己的視力健康問題。

警覺視力問題對生活與工作的衝擊:民眾高度認知視力障礙帶來的實際影響,近七成受訪者認為罹病後工作將變得更加困難,近五成預期生活品質將大幅下滑。這反映出民眾對於眼科疾病具有一定恐懼,並認知其將對職涯與身心健康帶來嚴重衝擊。

「三壞」方面:

疾病認知不足:對於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部退化病變(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簡稱nAMD)、糖尿病黃斑部水腫(Diabetic Macular Edema,簡稱DME)、視網膜靜脈阻塞(Retinal Vascular Occlusion,簡稱RVO)這三類常見的「視力刺客」,民眾認知度普遍不及格,高達四至六成的受訪者對這些疾病完全不熟悉。

預防行動消極:儘管超過九成的逾40歲成人擔憂視力健康,卻僅不到三成受訪者每年或更頻繁進行眼部檢查。此外,三分之一的受訪者會等到症狀出現才尋求護理,更有12%的人從未看過眼科專業人士,顯示預防行動與認知之間存在巨大落差。

照護者面臨沉重負擔:許多眼疾患者的日常照護需仰賴協助,調查中高達95%的照護者表示自己面臨嚴峻挑戰,其中各有超過三成表示面臨心理壓力、感到疲倦,並在照護過程中感到困難重重,突顯眼疾對家庭帶來的身心與經濟壓力。

賴旗俊院長分析,透過此次調查,各界專家能更深入了解民眾對視力健康的看法與行動模式,這將有助於協助他們積極應對眼科疾病,避免日常生活與社會經濟受到嚴重衝擊,並有望減輕照護者的負擔。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血小板衍生外泌體具潛力 思必瑞特生技創生技領域新動能
下一篇
當科技過勞找上雙眼 安南醫院提醒:「科技眼」正在悄悄上門!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