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北護大 引領急性後期照護進入「科技復能」新時代

本文共1322字

經濟日報 唐煒哲

面對高齡化社會來勢洶洶,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再次走在最前線!該校獲教育部補助「建置區域產業人才及技術培育基地計畫」,於校本部學思樓打造全國首座「智慧賦能人才培育基地」中—「急性後期評估暨外骨骼賦能訓練區」導入先進上肢鏡像外骨骼系統(鏡像手)與下肢穿戴式復健機器人Keeogo(啟而走),將智慧復能訓練從傳統走向智慧,從醫院走向社區。

傳統中風復健常面臨「患側不動、健側疲勞」的困境,「鏡像手」外骨骼設備則巧妙應用「鏡像療法」與「雙側誘發訓練」原理,讓患者健側手的動作即時被系統擷取,轉換為患側的同步模仿動作。透過手指張握、物件抓取等精細訓練,有效活化腦部神經網絡,促進神經可塑性,提升復原潛能。

學生在課程中實際操作鏡像手外骨骼設備,進行精細上肢復能訓練。 北護大/提供
學生在課程中實際操作鏡像手外骨骼設備,進行精細上肢復能訓練。 北護大/提供

針對行動不便、剛脫離急性期的照護個案,「Keeogo」機器人結合機電輔助與人體工學設計,是穿戴式動力外骨骼的代表之一。使用者透過裝置可進行如坐站、屈膝、深蹲、上下樓梯等復健訓練,甚至可在跑步機上搭配長扶手進行穩定步態練習。這項技術不僅可延長復健期的成效黃金期,更讓復能活動在安全與高動機之下進行,為急性後期的功能恢復創造更多可能。

於智慧賦能基地中由老師指導及練習操作Keeogo下肢輔具,學習行走復健訓練流程與...
於智慧賦能基地中由老師指導及練習操作Keeogo下肢輔具,學習行走復健訓練流程與照護技能。 北護大/提供

北護大專業實務能力鑑定中心主任謝雨珊表示,這樣的訓練方式不僅提升學生專業力,也讓科技不再冰冷,而是成為照護的延伸。北護大有別於傳統實驗室式教學,該基地特別設置「仿照護機構場域」,模擬護理之家與日照中心照護情境,培育學生與照顧者在真實環境中整合外骨骼科技與人性化互動。搭配智慧數據平台,學生可學習即時監測與資料回饋,從「操作設備」進一步學習「協助個案建立個別化訓練策略」,培養具備臨床邏輯與人本關懷的智慧照護人才。她指出「我們希望學生不是只會操作設備,而是真正理解每一項智慧科技背後的臨床意義與照護需求。」

值得關注的是,鏡像手與Keeogo目前已成功進駐臺北市廣慈長照復健中心與同仁院萬華醫院,不只造福社區中高齡與失能族群,更能提供學生見實習場域,成為跨場域人才培育和科技轉譯的典範。北護大校長吳淑芳表示,這是產學合作的重要里程碑,顯示學校在智慧健康照護不僅有照護人才培育,更引領智慧科技能實際導入社區和機構,發揮智慧照護的真正價值。

於智慧賦能課程修習學生至臺北市廣慈長照復健中心實地觀摩並見習治療師如何評估個案及...
於智慧賦能課程修習學生至臺北市廣慈長照復健中心實地觀摩並見習治療師如何評估個案及進行各項復健運動。 北護大/提供

「智慧賦能人才培育基地」隸屬教育部推動的「延緩老化暨急性後期降低失能之智慧賦能人才培育計畫」,目標在於培育具備風險評估、科技應用與個案管理能力的跨領域人才,進一步投入健康照護、長照、復健等產業。未來,北護大將持續導入更多互動式人工智慧訓練設備、雲端監測系統,發展個人化賦能處方與健康促進模型,並建立長期合作機制,連結產業、醫療與社福單位,打造完整的智慧照護生態鏈。

美國衛福部代表團參訪,亦肯定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運的「廣慈住宿式長照機構」導入北護大智慧復健科技設備。國合會與商研院南美洲培訓團、澳洲南澳大師生及APEC亞太技能建構聯盟參訪團亦至北護大基地取經,北護大校內六系積極參與包括護理、長照、運保、高照、健管、資管系所及校外與六所夥伴學校進行智慧賦能學生培訓課程模組及各種子教師培訓,至今已完成培育112名學生、 140名種子教師及全國各大醫院醫療院所19間194名在職人員。未來,北護大將持續導入更多互動式人工智慧訓練設備,連結產業、醫療與社福單位,打造完整的智慧照護生態鏈。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熟男殺手! 前列腺癌死亡率十年暴增44% 三分之一發現已晚期
下一篇
當科技過勞找上雙眼 安南醫院提醒:「科技眼」正在悄悄上門!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