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401字
長年深耕永續議題的《遠見》2005年開辦CSR企業社會責任獎,不斷與時俱進,不僅該獎項已更名為《遠見》ESG企業永續獎,更在2020年開辦USR大學社會責任獎,引領全台大學的永續浪潮。在邁入第21年之際,首創第一屆《遠見》ESG醫療永續獎,即吸引36家醫院、83件方案參賽,經過第一階段書審、第二階段面審,最終評選出18家醫院、26件方案獲獎,獲獎率為31%。《遠見》將ESG影響力延伸至醫療機構,締造台灣永續發展全新里程碑!
《遠見》於5月6日舉行贈獎典禮,特別邀請到評審代表,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許惠恒擔任贈獎貴賓、衛生福利部醫事司長劉越萍出席致詞。並有20位醫院院長、副院長親自出席領獎,發表獲獎感言,分享積極推展永續行動的經驗。
面對氣候變遷可能造成的災害、引發的疾病,近幾年來從國際到台灣,愈來愈多醫療機構體認到,除了必須提供病患醫療照護外,也要增強服務韌性和預備調適措施,使得醫院成為肩負永續發展第一道與最後一道防線。
權威國際組織正快速擴展永續議題至醫界。例如2023年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首設「健康日」,並舉辦氣候與衛生部長級會議;國際醫院聯盟(International Hospital Federation, IHF)也將於2025年11月舉辦第48屆世界醫院大會,五大主題之一即為「環境永續、韌性、與低碳醫療」,均可見醫療永續的重要性。
而在台灣,總統賴清德在2024年就任後即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全社會防衛韌性」「健康台灣推動」三大委員會;衛生福利部則攜手環境部推動綠色醫療,由26家部立醫院帶頭,成立部醫永續發展中心。
從國際到本土,醫療與健康的永續議題已不容忽視,因此《遠見》ESG永續獎本屆首度開放醫院報獎,正式創設第一屆《遠見》ESG醫療永續獎。
《遠見》以過去21年ESG企業永續獎的經驗,並參考國際衛生組織(WHO)、健康無害組織(HCWH)等相關制度,分為五組來評選ESG醫療永續獎,包括檢視醫院整體ESG表現的「醫療永續組」,以及人才發展、低碳營運、公益推動、樂齡友善四項傑出方案組別。
經過初選後,有24家醫院、38件入圍,最終選出18家、26件獲獎,頒贈5座首獎、8座楷模獎、13座績優獎。
綜合分析本屆獲獎案件,評審不只重視ESG議題的重要性,更關心執行醫院的核心專業力及策略執行度,並檢視成果效益與是否具備可普及性。尤其,評審十分重視各個方案的成效,重視醫院能否提供具說服力的量化數據或質化影響力證明。
本屆評審團也提醒,未來主管機關可能會逐步強制要求醫院出版永續報告書,以及盤查溫室氣體、導入能源與環境管理系統等,故建議醫院及早建立專責單位與管考機制。
面對2050全球淨零目標,各界都應積極展現行動。《遠見》秉持跨界共融的理念,21年來將影響力從企業延伸到大學,如今再延伸到醫院,打造永續獎項舞台,期待攜手各領域,共榮共學共好。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