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688字
癌症長期位居國人死因之首,許多患者因年齡、治療副作用恐懼及經濟壓力而放棄治療。為回應社會對癌症治療創新的期待,「Heho 健康」與「精拓生技」聯合舉辦「新世代癌症治療論壇-癌症新曙光」,邀請產官學界專家、醫師,聚焦癌症治療的最新突破與成功案例,活動全程免費,為癌症患者及其家屬帶來希望與支持。
論壇亮點之一「替身醫療」由三位權威專家主講,探討腫瘤類器官、外泌體及精準醫療的最新應用:
•清大生物科技研究所所長 曾大千 教授 「外泌體的功能與癌症治療應用」
曾大千教授以細胞治療及外泌體的定義、原理出發,介紹外泌體作為細胞訊息傳遞工具,在促進組織修復與抗炎中的作用,並探討其未來在癌症治療中的潛力。
•臺北醫學大學癌症轉譯研究中心 副主任 呂隆昇醫師 「腫瘤替身:邁向個人化精準醫學的起步」
呂隆昇副主任說「類器官的應用是以個人精準度鑑定表型的劃時代工具 。」 腫瘤替身的概念是將患者身上的癌細胞,即循環腫瘤細胞做複製,在實驗室中逐一尋找、測試有效對抗癌症的藥物。
•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腫瘤內科 姜乃榕醫師 「精準醫療的下一步:腫瘤類器官的應用與結合」
姜乃榕醫師探討腫瘤類器官作為癌症治療的「迷你模型」,是利用病人癌細胞培養出來,模擬真實腫瘤的微型結構。其應用除了可以進行適合抗癌藥物的篩選、標靶分子的鑑別,亦可協助免疫治療的評估及體內模型的選擇。
替身醫療
「替身醫療」是透過腫瘤類器官、外泌體、基因等工具,代替病患進行藥物測試,進以減少治療過程中的風險與副作用。自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 (NGS) 納入健保後,這類輔助醫療決策的新技術受到更多專家的關注,並被廣泛應用於癌症個人化治療中。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