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025字
獲醫策會NHQA標章及國發會政府服務獎
花蓮慈濟醫院與花蓮縣災難醫療隊(DMAT)自2023年開始合作,不僅在今年成功升級為全臺灣第一支全面資訊化的災難醫療隊(iDMAT)也獲得醫策會NHQA國家醫療品質獎「智慧醫療類智慧解決方案組」標章及創意獎,並與花蓮縣衛生局共同獲得「國發會政府服務獎」的肯定。
花蓮縣地形狹長、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等因素,讓醫療隊在災害搶救時備受考驗,衛生局在0206花蓮大地震後,邀縣內急救責任醫院、慈濟基金會後勤組成花東第一支災難醫療隊(DMAT),與消防局特種搜救隊醫療組及救護組建立災害現場傷患處置模式。
不過,災難發生時,最讓醫療隊燒腦的不是搶救傷患,而是所有的資料全需手工填寫,同時還須接聽來自各界的關心電話。卸下急診部主任與東區緊急醫療應變中心執行長的醫師賴佩芳,在2022年邀請院內AI中心專案經理林佳玟參加全臺DMAT聯合演練,了解災難醫療隊運作模式,做為後續資訊化設計的基礎。隔年1月,花蓮慈院與花蓮縣DMAT簽定合作備忘錄。
然而資訊化過程並不簡單,因為要做病人身分辨識,要上傳到雲端共享,賴佩芳指出,團隊共識決定用手機APP,好處是災難發生時可能會停電,手機可多撐點時間;第二是手機有網路,如WiFi故障,可運用個人網路;也可在基地做區域網路,把APP的資料傳輸到筆記電腦、共用雲端,相關單位主管、人員只要有權限,可以不再以電話諮詢,即可掌握最新進度。
在2023年11月太魯閣馬拉松,因為起點及折返點由花蓮慈院承擔醫療站,便以此做首次測試,賴佩芳說,啟用系統約10分鐘,醫護人員已能運用自如,傷患一進來,隨即依檢傷配戴手環,護理師、醫師只要以手機APP掃描手環上的QR-code,即可輸入病人資料、勾選相關處置,上傳雲端,待醫療站處置完畢,後端資料已連接Power BI完成統計及相關圖表。
第二次測試是在今年3月花蓮縣府近4,000人的聯合運動會,這次運作讓團隊發現仍須有紙本在網路塞車時備用。在0403大地震當天,賴佩芳說,她剛好是DMAT值班醫師,在準備出發前,就與相關業務值班人員接到花蓮縣衛生局啟動APP分配工作。團隊依指示在災難地點與消防局特搜大隊會合,展開救援。
臺東縣政府看到花蓮縣iDMAT的運作,也於10月與花蓮慈院簽署「災難醫療隊iDMAT資訊化」合作備忘錄,希望能協助臺東災難醫療邁向資訊化。賴佩芳指出,DMAT資訊化後,未來還有許多AI計畫待執行,以期提升災難醫療的效率與品質上有更多的助益。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