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notice-title img

📱 一手掌握財經脈動!
現在下載經濟 App 馬上體驗


🎧 聽新聞|‼️ 即時快訊|📁 歷史推播


登入體驗抽 LINE POINTS
訂戶還有加碼喔!


不再通知
notice-title img

📱 一手掌握財經脈動!
現在下載經濟 App 馬上體驗


🎧 聽新聞|‼️ 即時快訊|📁 歷史推播


登入體驗抽 LINE POINTS
訂戶還有加碼喔!


不再通知

中醫大附醫 創新心房顫動一站式治療

提要

心房顫動消融術結合左心耳封堵術 擺脫長期心律不整 預防腦中風

本文共1093字

經濟日報 劉靜君

心房顫動消融術結合左心耳封堵術 擺脫長期心律不整 預防腦中風

中醫大附醫內科系副院長張坤正(中)率領的心臟團隊,包括心律不整醫師吳宏彬(左三)...
中醫大附醫內科系副院長張坤正(中)率領的心臟團隊,包括心律不整醫師吳宏彬(左三)、林晏年(左八)、鍾偉信(左九)與心臟介入專科醫師羅秉漢(左五)、陳科維(左七),及心導管室技術與護理人員,開發術前3D電腦斷層影像精準選擇封堵器並導引創新手術。中醫大附醫/提供

根據統計,台灣約有250萬人(占總人口約1%)罹患心房顫動,隨著人均年齡上升與偵測心律不整的醫材進步,預估至2050年,此數字將會翻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團隊針對心房顫動病人,研發出結合「心房顫動消融術」與「左心耳封堵術」的一站式手術,是心臟治療領域的重大突破,病人可免於兩階段手術,不僅大幅降低病患中風風險,還能使病人擺脫長期服用抗凝血劑的需求,顯著改善生活品質。

心房顫動為不規則的心臟跳動且常好發於年長患者。症狀包括心悸,胸悶,呼吸困難。但仍有部分患者沒有任何症狀。心房顫動是全球成人最常見的心律不整。心房顫動雖然無立即生命危險,但在心房顫動時,心房無法正常發揮作用將血液排空進而使血液在心臟內易於沉積而導致血塊產生。據統計,最好發血塊的部位為左側心房的左心耳。若血塊經由主動脈進到全身,則有可能阻塞腦部血管,進而導致中風與失能。

以往心房顫動只能使用藥物控制心律不整發作,近年隨著立體定位系統與心律不整電燒技術進步,心房顫動的控制效果大幅上升,另一方面,預防中風以往只能使用維他命K拮抗劑,然而維他命K拮抗劑在亞洲人容易造成腦出血進而失能且須頻繁抽血追蹤。近10年來,由於新型抗凝血劑出現,出血風險大幅降低,且能有效預防中風。

儘管有上述先進治療方式,仍有患者無法忍受抗凝血劑的副作用,或是使用新型抗凝血劑仍發生中風。由於心房顫動消融術執行時,需要針對左心房進行消融。有鑑於此,中醫大附醫於2017年首度執行第一例一站式手術。藉由心房顫動消融術後,留下位於左心房的導絲,接著將網狀封堵器放置在左心房的左心耳,減少左心耳血栓進入全身,減少未來使用抗凝血劑與中風的可能性。此術式由心臟電生理醫師與心臟介入醫師合作,將原本需分別執行的兩段手術,畢其功於一役,免去病人需接受兩次手術的辛苦。截至2024年8月為止,中國附醫已執行39例,術後追蹤達6年,目前尚未出現再度中風與出血的個案。

由於一站式手術較單獨進行心房顫動消融與左心耳封堵術更複雜,有心房中隔穿刺部位不同及消融後組織水腫等問題,因此在進行一站式手術前,對於左心房及左心耳解剖構造的精準評估至關重要。

中醫大附醫心臟團隊所研發「以術前3D電腦斷層影像精準選擇封堵器,並導引手術的創新術式」,已取得台灣專利,在22例的回溯性研究中取得較傳統食道超音波及術中血管攝影更好的最終裝置大小,評估精準性及更良好的壓縮比,成果發表於2023年國際心律學會年會。運用這項技術,能讓手術醫師更精確的選擇適當的封堵器尺寸,減少可能發生的左心耳破裂或裝置滑脫等併發症,讓手術更安全有效。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2025台灣國際生技製藥設備展6/25南港展館登場 歡迎參觀
下一篇
國科會領軍8家生醫新創赴美BIO大展 搶攻國際授權與投資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