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394字
專精核醫放射藥物生產與開發的普瑞默生技公司,成功開發標靶性放射藥物、分子影像診療平台以及放射藥物AI影像,促進台灣醫藥產業邁向新世代精準醫療,積極與國內外生技公司建立策略合作關係,展現成為世界級核醫放射藥廠的決心,獲頒2023投資典範獎榮耀。
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2022年十大死因,癌症已連續41年高居死亡之首。癌症治療的最高指導原則莫過於早期篩檢、診斷與及早治療,正子檢查是目前公認偵測癌症最有效的利器,至於標靶藥物可說是癌症新興療法,被稱為抗癌尖兵。但近年來其實已開發出兼具正子檢查與標靶藥物的核醫放射配體診療(Radioligand Theranostics, RLT),同時具有精準標靶、診斷與治療三大功能的核醫放射藥物,不但提升癌症治療率,同時兼顧患者生活品質。
普瑞默生技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黃雅瑤指出,核醫放射配體診療結合核子診斷醫學與癌症藥物治療兩大技術,普瑞默開發新型RLT藥物即是針對特定疾病標的設計而具有分子標靶性,是一種兼具診斷與治療雙重性質的雙模式診療藥物。
因親人罹癌,投身核醫放射藥物領域
畢業於清華大學生醫工程與環境科學所博士班的黃雅瑤,有別於同學在竹科當科技新貴,因父親在她國中時罹患肝癌去世,使她畢業後即決定投身生技領域,在臺灣大學分子影像中心服務,曾任臺大醫院迴旋加速器中心組長及臺大核子醫學部講師,專研核醫放射藥物,已開發至少10項正子藥物應用於臨床,並發表6項製程或新藥專利,同時也是國際核醫診療推廣組織Oncidium Foundation的臺灣大使。
黃雅瑤表示,臺灣放射藥物大多仰賴進口,自產能力不足,她研發的藥物受限於法規無法造福其他醫院,2020年與雲象科技執行長葉肇元醫師討論分子影像合作時,無意間談起醫院不具備藥廠資格,其研發的核醫藥物無法取得藥證,葉醫師回答「自己開藥廠不就解決了嗎?」,二人遂共同創辦普瑞默生技,創立初期由葉醫師號召40名臺大醫科校友資助,並吸引優秀人才加入,「選擇在臺北創業最主要原因是臺北資源多,新藥研發相當燒錢,必須要先活下去才有辦法擴張其他據點。」
瞄準全球核醫學藍海市場
2022年普瑞默向產業局申請「PB02應用於癌症肝轉移診斷研發計畫」補助。黃雅瑤解釋,癌症病人癌細胞轉移到肝臟相當常見,其中大腸直腸癌只會轉移到肝臟,若能早期發現,切除後的5年存活率約三分之一,但若切除不乾淨後續可能併發。2021年與臺大團隊「以麩胺酸衍生物之正子造影劑診斷微小胰臟癌肝轉移」共同獲得國家新創獎,這項計畫即是在肝轉移之前發現,但PB02應用研發計畫主要是針對大腸直腸癌,不但能預先發現肝轉移,同時用核醫藥物治療。
根據Stratistics MRC預估,2023年全球核醫學市場規模為103億美元,預測年複合成長率為13.8%,到2030年將達到255億美元。目前全球已有多款新型核醫放射藥物問世,但臺灣只有普瑞默投入。看準普瑞默專注開發新世代核醫放射藥物的發展潛力,國內頂尖天使投資AVA Angels所管理的安發元天使資本領投種子輪新臺幣1.4億元與天使輪6,000萬元資金,讓普瑞默創立短短兩年之間一舉增資2億元。此外,普瑞默也積極與奇異醫療及國內外生技公司建立策略合作關係,齊力搶攻全球核醫學數百億美元的藍海市場,朝世界級核醫放射藥廠的目標邁進。
瞭解更多臺北市亮點企業創業故事,請至https://story.taipei/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