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隱藏版癌王」!逾6成病友確診已晚期 存活期難破一年大關

 (左起)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系主任 陳仁熙教授、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 賴基銘教授、病友 劉先生、義大癌治療醫院血液腫瘤部副院長 饒坤銘教授,共同呼籲膽道癌衛教。亞典/提供
(左起)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系主任 陳仁熙教授、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 賴基銘教授、病友 劉先生、義大癌治療醫院血液腫瘤部副院長 饒坤銘教授,共同呼籲膽道癌衛教。亞典/提供

本文共891字

經濟日報 蘇璽文

膽道癌(或稱膽管癌)對國人而言相對陌生,但並非罕見癌症。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診斷不易且難以察覺,一旦確診多已進入晚期。加上致命率高,治療棘手,藥物選擇也有限,堪稱「隱藏版癌王」!過去港星沈殿霞、和信二代辜啟允、五連霸女市議員柯玟伶等皆因膽道癌驟逝。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發布的癌症登記年報顯示,膽道癌新診斷人數逐年增加,其中又以60歲以上的年長者居多。膽道癌初期通常沒有徵兆或症狀不明顯,加上國人對膽道癌的認識有限,即使出現消化不良、腹部疼痛、食慾不佳、體重下降等症狀,也難以聯想到癌症的可能性,多數病友往往等到出現黃疸、全身搔癢、尿液變深或是糞便變淺等明顯症狀才就醫檢查,因此,高達6-7成病友確診時已是晚期。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教授指出,國人對於癌王胰臟癌已經耳熟能詳,但同樣是早期難發現、具有高死亡率的膽道癌卻鮮為人知,診斷上過去也常被界定是肝癌,由於膽道癌治療進展慢,且治療選項少,對於無法手術治療的膽道癌病友,在過去10多年來只有化學治療能選擇,以及局部輔以放療,其副作用也嚴重影響病友的生活品質,病友們皆殷殷期盼新興療法能夠突破治療困境。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系主任陳仁熙教授表示,膽道癌依腫瘤發生位置可分為肝內膽管癌、肝外膽管癌、膽囊癌及壺腹癌這四個類型。肝內膽管癌發生比率較高,膽囊癌次之。雖然腫瘤形成原因尚不明確,但目前已知風險因子包括:(1)長期導致膽汁鬱積的疾病;(2)罹患容易反覆造成膽道發炎的疾病:如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或潰瘍性結腸炎;(3)慢性B型、C型肝炎或肝硬化;(4)特定肝吸蟲感染,如中華肝吸蟲;(5)經常接觸戴奧辛、多氯聯苯等有害物質;(6)膽管良性瘤,如膽管乳突狀瘤病;(7)肥胖;(8)糖尿病;(9)抽菸、酗酒,符合上述九大高危族群的民眾皆應養成定期檢查的習慣。

雖然手術切除病灶是治療膽道癌最有效的方法,但僅有不到3成病友可以接受手術治療,術後也容易復發,平均五年存活率僅10-30%左右。而近年來,免疫療法已成為癌症治療新趨勢,不論是單獨治療或是合併其他治療策略,臨床應用上都有不錯的成果,今年(2023)也獲衛福部核准用於膽道癌治療。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年紀增長視力變差正常?醫:每10位長輩約有1位失明源於黃斑部病變
下一篇
地震後情緒壓力大 醫師教你開解壓力「震後群」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