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038字
羅氏大藥廠跨足眼科疾病領域,今年以創新眼科用藥獲得生策中心、生策會主辦的「第19屆國家新創獎」,此藥物是眼科雙特異性抗體,亦是雙路徑抑制劑,至多可每16周給藥一次,能減輕護理人員、醫師和醫療保健系統的負擔。羅氏一直致力於為患者持續投入開發藥物,利用突破性新技術來加速患者獲得嶄新的治療照護。
「國家新創獎」的價值,就是「創新」和「堅持」。而羅氏大藥廠一直以來,以研究及創新為企業核心價值,也正呼應國家新創獎舉辦的宗旨。羅氏目前在全球有17個國家設有創新研發中心,並在100多個國家提供服務,超過10萬名員工皆致力於研究並解決目前的醫療問題。
當前全球藥廠皆將如何有效治療眼部疾病視為重要課題,根據《經濟學人》研究報導指出,視力喪失是僅次於貧血和聽力喪失的全球第三大損害,而全球有近3億人患有中度至重度視力障礙,其中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MD)和糖尿病性黃斑水腫(DME)是已開發國家視力喪失的主要原因。無論從醫療體系的量能或是從病患的治療負擔來看,以更少的注射次數來維持視力,除可減輕病人治療負擔,也提高醫療衛生系統的量能,為病人帶來福祉。羅氏投入眼科用藥,致力研究仍未滿足醫療需求的領域,造福眼疾患者及其家庭。
創新是台灣要在下個世代產業布局的關鍵,國家新創獎對於「國際企業」的期許是深耕台灣臨床合作。回應這樣的期許,羅氏台灣積極爭取早期參與跨國大型臨床試驗,與國際建立臨床合作機會,在台灣已完成兩項眼科大型臨床試驗,包含糖尿病黃斑水腫及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患者,受試者來自於全台灣數間醫學中心,目前台灣亦有6項多國多中心之眼科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
參與多國多中心臨床試驗同時,羅氏台灣成立眼科專業的醫藥學術團隊,與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視網膜醫學會、黃斑部醫學會合作,積極參與台灣臨床教育,也將國際治療趨勢帶入台灣,在疫情期間舉辦線上跨國會議,透過與國外眼科及視網膜專家討論及演講交流,讓國內醫師更熟悉治療並解決複雜之個案,更加提升台灣醫師對視網膜專科的新知與技術,增進國際交流的經驗交換。
羅氏大藥廠除了與眼疾患者、臨床醫師和病友團體台灣防盲基金會合作,提供衛教,共同增進眼睛疾病認知外,也共同舉辦「第一屆ACT夢想家ESG影響力計畫」,關心青少年過度使用3C產品導致於眼科疾病年輕化的問題,邀請大學生從衛教與正確用藥著手,提出兼具創意和可行性的永續解方。羅氏在台灣積極透過各種方式,提升大眾對眼睛議題的關注及參與,期許翻轉台灣的眼疾現況。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