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40字
根據衛福部110年統計,國人前10大癌症死亡率,攝護腺癌排名由第6名上升至第5名。攝護腺癌已成為男性國人常見的泌尿道癌症。
相較肺癌、食道癌等死亡率較高的癌症,攝護腺癌治療後有相對良好的預後,但也更需長期追蹤及精準控制。目前臨床最常用的追蹤指標為血清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指數,病患接受根除性攝護腺切除術後,一但有持續微量上升(0.2ng/ml)的狀況,就需進一步檢查是否復發。
童綜合醫院核子醫學科主任曾能泉指出,攝護腺癌復發初期,傳統的影像學檢查如骨骼掃描、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在PSA指數小於10ng/ml的狀況下,常無法偵測病灶所在,因此在PSA上升初期,如何確認攝護腺癌的復發一直是臨床的難題。
曾能泉模擬示範進行奧攝敏全身正子影像檢查表示,近二年引進的新世代奧攝敏(Axumin)與攝護腺專一性細胞膜抗原(PSMA)正子造影,成為偵測攝護腺癌轉移的新的工具。其中,奧攝敏正子造影使用的奧攝敏正子示蹤劑(18F-Fluciclovine Axumin),成分是人體原就需要的胺基酸,經靜脈注射後,藥物會通過細胞膜上的通道進入癌細胞,透過正子斷層造影掃描,能全身準確定位出復發的攝護腺癌,輔助臨床醫師在復發或轉移早期,即確認病灶部位並進行治療。
美國與歐盟分別於2016年及2017年核准使用奧攝敏正子造影,台灣則在2020年8月經FDA核定通過,是亞洲第一個核准使用的國家,而童醫院也在同年12月率先使用新世代奧攝敏正子造影,提供民眾全身精準的攝護腺癌偵測,讓擔心復發轉移的患者,也能接受與歐美同步的檢查,找出問題後安心追蹤與治療。
除了奧攝敏正子造影,美國FDA今年5月批准使用「鎵68-PSMA(Locametz)」正子造影藥物及「鎦177-PSMA (Pluvicto)」攝護腺癌同位素配體治療,前者是針對攝護腺癌特有細胞膜抗原陽性病灶的正子造影示蹤劑,有助更早找到復發的惡性腫瘤,並評估是否適合接受鎦177-PSMA同位素配體治療。曾能泉說,有鑑於PSMA在攝護腺癌的診療的角色日漸明確,童醫院今年開始進行藥物專案進口、場地查核準備等行政作業,希望2023年第一季就能為攝護腺癌的病人提供「鎵68-PSMA」正子造影及「鎦177-PSMA」同位素配體治療服務,造福更多患者。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