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比新冠重症機率更高 台灣每3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皮蛇」

 (左起)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主任陳志榮醫師、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醫師。共同呼籲皮蛇預防的重要性。藝曜/提供
(左起)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主任陳志榮醫師、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醫師。共同呼籲皮蛇預防的重要性。藝曜/提供

本文共1192字

經濟日報 蘇璽文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研究計畫報告指出,台灣人得到帶狀疱疹的機率是32.2%,即每三個人中就有一人可能罹患帶狀疱疹「皮蛇」,比罹患流感重症或新冠重症的機率更高!而帶狀疱疹常見的疹後神經痛更如同「長新冠」,即使皮膚病灶復原了,仍有可能一直無法從疾病中痊癒,轉而成為長期的慢性疼痛疾病。因而,醫師們認為帶狀疱疹發展出非活性的帶狀疱疹疫苗,是很重要的事情。

 

帶狀疱疹的主要原因是水痘病毒再活化,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醫師說「我們的一生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機會,會得到帶狀疱疹」因為小時候得過水痘,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就會終生潛伏在體內的神經節裡,等到年紀大或是身體免疫功能比較差,無法抑制病毒時,潛伏的病毒就會伺機活化,沿著神經分布、蔓延發病,最終在表層皮膚呈現出水泡的樣子,且伴隨著劇烈疼痛。

高齡之於帶狀疱疹是一個重要的危險因子,再來是免疫缺陷問題。此外,骨髓移植跟幹細胞移植的患者,因其長期使用化療藥物、生物製劑等免疫抑制劑,都會影響自體免疫力功能,屬於高危險族群。罹患帶狀疱疹常伴隨急性疼痛,且好發於身體單側,沿著神經走向表現,宛如皮膚上的蛇紋,民間說法的「皮蛇」才不脛而走。帶狀疱疹有機會引發頭痛、疲倦甚至輕微發燒等症狀,甚至可能在癒後留下慢性後遺症「疹後神經痛」。

而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研究指出,感染過新冠肺炎的成年人中,平均每5人就有1人痊癒後仍有慢性後遺症,如呼吸道、疲倦、肌肉骨頭疼痛等問題,這種一直無法從疾病中痊癒的情況,就稱為「長新冠後遺症」(Long Covid)。

 

帶狀疱疹常見的疹後神經痛就如同長新冠一般,且更好發於確診者中,即便帶狀疱疹表面皮膚的病灶痊癒,仍約有30%的患者無法從疾病中痊癒,持續地有疱疹神經痛的痛感,疼痛時間可長達數個月甚至數年之久,通常年齡越大疼痛時間越長。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陳志榮醫師表示,通常五十歲以上的患者有超過半數的機率,在痊癒後留下疱疹神經痛,從此飽受長期疼痛之苦。陳醫師分享自己20歲長帶狀疱疹的過程「一開始是半邊頭在痛,兩天後開始沿著顱眼神經、三叉神經冒出一些水泡,大概痛了兩個禮拜才慢慢癒合。疼痛指數大約是量表中的5-6分,痛到無法入睡需要鎮痛藥物介入的程度。」事實上,帶狀疱疹發病前只有痛覺,經常是莫名疼痛卻找不到原因,因為還沒有皮膚病灶時是無法診斷的,疹子發出來通常需要兩天,其明顯沿著神經分佈的樣態,終能清楚診斷為帶狀疱疹。

 

陳志榮醫師認為,免疫力通常從五十歲開始走下坡,疫苗的目標是不讓帶狀疱疹發生,幫助五十歲以上民眾達到92%的保護力,減少病毒活化的發生,還能預防疹後神經痛達八成以上。他建議,如果有很有效的預防針就應該去打,如此一來即便罹患了也比較不會痛,待急性疼痛期過去後,也能降低慢性後遺症的機率,是最有效率的方法,「所以我會建議年過五十就應該要打帶狀疱疹疫苗」他說。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年紀增長視力變差正常?醫:每10位長輩約有1位失明源於黃斑部病變
下一篇
台日搭建互利合作平台 助醫療器材通用設計產品推廣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