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79字
淡江大學熊貓講座日前邀請慕尼黑大學金融市場法研究中心主任暨法學院講座教授魯懷爾(Prof. Dr. Rüdiger Veil)主講「從歐盟及德國的觀點看永續金融的發展」,剖析歐盟與德國永續金融發展現況,並期許全球金融體系能克服挑戰,朝正確方向前進。
魯懷爾從法律與經濟角度分析永續金融,指出其已成歐盟金融市場法的核心。歐盟透過一系列法規,如《企業永續發展報告指令(CSRD)》,規範永續金融揭露及企業永續報告,使永續金融成為資產管理人、銀行及投資人必須遵守的法律義務。他更舉出德國作為歐盟經濟龍頭,聯邦制促使各邦積極推動氣候保護。德國2021年發布永續金融策略,ESG風險管理成金融監理重點。受益於歐盟法「布魯塞爾效應」,全球永續金融預計2025年底達50兆美元,綠色債券等興起。慕尼黑發行3億歐元綠色債券,吸引大量投資,顯示永續金融已融入歐盟。
談及國際政經影響,魯懷爾多次提及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主張「美國優先」政策,對國際環境政策造成相當大的衝擊,他認為,相較於歐盟的堅定立場,美國未來的做法令人擔憂。並指出歐盟執委會主席烏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提出明確的政策方針,顯示歐盟對抗氣候變遷的決心。他認為這是「成功之路」,並相信「透過有拘束力的法律規定,可以使永續金融走出十字路口邁向正確的方向。」
在問答交流時間,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卓忠宏教授、陳逸青助理教授,以及學生們踴躍提問,範圍涵蓋「國際關係和公共關係如何在健康的經濟發展環境中合作」、CSRD的適法性、臺灣企業如何因應ESG政策,也有學生關心淡江大學「2050淨零碳排校園」願景的可行性。魯懷爾認為歐盟已製定相關法規,建議臺灣企業應儘早跟進國際法規趨勢。他以歐洲年輕人透過參與群眾運動來影響政府政策為例,鼓勵學生支持綠色經濟發展,並透過社會制度來完成永續金融目標。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