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notice-title img

📢 讀好文抽 AirPods!


本周獎品大升級!
讀 3 篇科技主題文章
👉AI、半導體、電動車👈


追蹤趨勢 登入閱讀拿好禮 🎧


不再通知
notice-title img

📢 讀好文抽 AirPods!


本周獎品大升級!
讀 3 篇科技主題文章
👉AI、半導體、電動車👈


追蹤趨勢 登入閱讀拿好禮 🎧


不再通知

成大前沿量子中心突破傳統 提升量子感測靈敏度

本文共842字

經濟日報 張傑

利用量子科技捕捉微細變化的未來正快速成形。在國立成功大學前沿量子科技研究中心主任陳岳男教授的領導下,研究團隊突破性地提出一套全新的理論框架,能精確描述非馬可夫開放量子系統中的特異點行為,這項成果為設計高靈敏度的量子感測器提供了嶄新途徑,並獲得國際頂尖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的刊登肯定。

成大前沿量子科技研究中心主任陳岳男(中)領導的研究團隊,成功提出全新的理論框架,...
成大前沿量子科技研究中心主任陳岳男(中)領導的研究團隊,成功提出全新的理論框架,可精確描述非馬可夫量子系統中的特異點行為,成果刊登在國際頂尖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圖右為團隊中的前沿中心博後研究員林振冬、左為郭柏辰。 成大/提供

「特異點」這個名詞或許聽起來艱澀,但其核心概念如同調整彈簧門關合力度的最佳點,只要設定得宜,便能讓門順暢合上。如今,這項理論首次證實非馬可夫記憶效應不僅能提升特異點的數量或階數,還讓量子系統的靈敏度增幅百倍以上。對於需要極高精確度的應用領域,如醫療影像與天文觀測,這是一項具有顛覆性的技術突破。

這項成果的誕生,來自成大前沿量子中心研究團隊的多年努力。博士後研究員林振冬和郭柏辰自2018年起即致力於非馬可夫量子系統的研究,並在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等合作機構的協助下,找到適用的理論工具,最終發展出這套完整的描述框架。過去的研究多集中於理想化的馬可夫條件,未能全面考量非馬可夫記憶效應的影響,而這正是團隊填補的關鍵理論空白。

成大前沿量子科技研究中心主任陳岳男領導的研究團隊,成功提出全新的理論框架,可精確...
成大前沿量子科技研究中心主任陳岳男領導的研究團隊,成功提出全新的理論框架,可精確描述非馬可夫量子系統中的特異點行為,成果刊登在國際頂尖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成大/提供

陳岳男指出,量子感測早已在某些科學領域中發揮作用,例如天文學家利用量子干涉技術觀測微弱的重力波。但現有技術距離全面實現還有相當距離,尤其在醫療相關領域,仍需更精細的工具來探測微小病灶,例如早期腫瘤。透過這套新理論框架,未來或許可以打造出更高靈敏度的量子感測設備,應用於癌症早期檢測與其他精準醫療技術,將為人類健康帶來顯著貢獻。

隨著量子科技的持續進步,這項研究展現的不僅是科學界的前瞻視野,更為產業界指引了創新方向。當量子感測技術逐步成熟,未來的應用場景將超出現有想像,從醫療診斷到環境監測,甚至是超高精密製造,皆可能受益於此項新技術的推進。

成大前沿量子中心的研究不僅填補了量子物理領域的理論缺口,還為量子感測應用開創了嶄新的可能性。隨著更多實驗驗證的進行,這一技術前景值得期待,或許不久的將來,我們便能親眼見證量子科技如何徹底改變世界的方式。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嶺東科大EMBA 打造學術與產業交流平台 迎向AI永續新時代
下一篇
暨大舉辦台灣首場IAD4AD 倡議國際提升邁向零傷亡日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