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3730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高階經理人企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校友蔡孟惠、邱郁清、李政昌與宋祥正,分別在ESG實踐、國際檢測、行銷業務與能源轉型領域的卓越表現,榮獲第17屆「臺灣百大最有價值MVP經理人」殊榮。他們的傑出表現不僅彰顯該校在領袖人才培育的實力,更為業界樹立永續經營的新典範。
全方位永續經營實踐者 蔡孟惠的創新與執行力
101級校友蔡孟惠現任新日興股份有限公司集團管理處協理,她以「永續不是成本,而是企業賺錢的新方式。」為起點,結合財務專業與創新管理,將ESG(環境、社會、治理)策略融入企業核心,以全員參與的管理模式,將集團永續經營推向國際化標竿。
2021年,蔡孟惠在董事會層級推動成立「永續發展委員會」,並提出以「誠信、創新、專業、圓融」為核心的五大永續策略:「以人為本、多元創新、低碳生產、社會共融」。這些策略不僅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更成為新日興日常運營與長期發展的指導方針。
蔡孟惠憑藉財會背景,將永續目標數據化,成功提升執行效率並贏得高層支持。集團自2022年起進行溫室氣體盤查,範疇一碳排放減少52%,範疇二減少16%,碳排放密集度下降4%。台灣廠區並建置能源管理系統(EMS),計劃於2025年前通過ISO 50001認證。她指出,數據能直觀呈現永續帶來的效益,這是贏得內部共識的重要工具。
她坦言,推動永續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初期,內部對永續的認知普遍侷限於「增加成本」。蔡孟惠從教育和溝通入手,成立「永續種子團隊」,為各部門植入永續概念。她強調,永續不能流於形式,而是要內化成為每位員工的DNA。在社會層面,新日興從內外部持續注入企業溫度。志工團自2023年成立以來累積超過148小時服務時數,同時舉辦小農市集、書法比賽等活動,嘉惠超過8567人。此外,蔡孟惠領導團隊打造「新日興永續小學堂」,以互動遊戲和問答形式,向外界傳遞永續理念。
展望未來,蔡孟惠盼以新日興為平台,推動供應鏈企業共同成長。「很多小企業認為永續是大企業的專利,但我們希望用自身經驗協助他們實現轉型,讓雙贏的理念延伸到整個產業鏈。」她用數據與成果證明,永續不僅是挑戰,更是產業成長的動力來源。
國際檢測市場的領航者 邱郁清資安與新能源的雙軌創新
103級校友邱郁清現任法商必維集團(Bureau Veritas)香港商立德商品試驗有限公司桃園分公司處長,帶領團隊在新能源與資訊安全檢測領域屢創佳績。他協助國內逾40個儲能案場達成IEC/CNS 62933標準認證,並幫助國內廠商取得臺灣首張符合法國汽車品牌要求EV READY標準的電動車充電樁國際證書。
在邱郁清的帶領下,團隊不僅協助國內半導體廠商取得全球首張與第二張SEMI E187半導體資安證書,更成功協助新能源廠商執行完成台電最大規模案場儲能系統IEC/CNS 62933與IEC62443認證。同時,取得國際資安標準IEC62443與ETSI EN 303 645國際電工協會的CBTL資格,以協助臺灣消費性電子與工業控制領域廠商因應未來2025年歐盟的RED強制資安與2027年CRA要求。這些成果奠定BV在資安與新能源領域的市場領導地位,助力臺灣廠商提升在國際供應鏈中的競爭力。
邱郁清以業務出身的背景,靈活運用跨界思維,成功將技術創新與市場需求相結合。他早年已洞察到工業4.0及智慧工廠的崛起,預見產品資訊安全將成為關鍵問題,並且在2017年便開始布局相關業務,至今成果斐然。BV集團(包含LABORATOIRE CENTRAL DES INDUSTRIES ELECTRIQUES與LCIE)目前在工控資安IEC62443全球與台灣市場發證量佔有率均位居首位。
邱郁清以「管事理人」為核心管理哲學,強調對人的信任與授權。他採用「抓大放小」的方式,專注於戰略方向並鼓勵團隊在具體執行上自由發揮。為打造正向團隊文化,他提倡開放的溝通氛圍與對事不對人的合作態度,確保團隊在挑戰中保持積極進取的心態。他的這套哲學幫助團隊規模在短短三年間成長了4倍,並快速適應新興市場需求。
資訊安全與新能源領域技術快速變化,市場需求日新月異,邱郁清在推動新事業初期,面臨來自內部資源配置與外部市場教育的雙重挑戰。他透過「積小勝為大勝」的策略,在短時間內交出亮眼成績,同時透過市場定位鎖定未被滿足的產業需求,快速搶占先機,贏得市場與客戶信任。邱郁清表示,創新無所不在,唯有熱忱才能驅動變革。這種韌性讓他在技術與市場雙重壓力下仍能持續突破。
行銷創新與永續發展雙軌並行 李政昌跨域經營贏得市場肯定
106級校友李政昌現任創意家行銷股份有限公司行銷部副總經理,帶領團隊拓展中南部市場有成,開闢桃園、高雄、台中等新興市場區域,近三年內總銷售額大幅成長至1000億元,成長率高達245%。他精準掌握客戶需求,針對不同區域消費者特性制定靈活的行銷策略,並藉由媒體投放、數據分析及市場監測,有效提升產品價值與銷售效率。
李政昌深諳科技應用的重要性,率先將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及人工智能(AI)等新興科技技術融入行銷過程。包括在高雄「豐邑TOP」建案中,結合頭戴式VR技術,將每戶的空間皆透過3D繪製,銷售人員能具體引導客戶體驗空間;透過Teamlab式場域空間設計,把絢麗色彩、迷幻場景中加入區域環境、模型、人物、建案特色,開創業界全新銷售模式,透過互動、觀賞,讓消費者在震撼、新鮮、好奇,有效節省實體樣品屋的建造成本,同時提升購屋體驗。在「RiVER PARK」案中,更首創業界之先,將行銷影片透過AI科技轉換成動漫效果,整支影片在虛實中呈現,一推出即創造了近4萬點擊率,創造極高話題性與品牌曝光度。
在ESG風潮下,李政昌積極推動企業社會責任,強調資源節約與環保理念。透過採用新興科技技術,減少樣品屋實體建造,並降低碳排放,以實際行動貫徹永續經營的承諾。他認為,行銷不僅是提升產品價值,更是創造社會與環境價值的過程。
李政昌以團隊合作與創新思維為核心,強調「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榮耀戰死」,鼓勵團隊積極挑戰市場。他設計銷售獎勵機制,提升銷售人員的積極性,並透過內部培訓與國際觀摩,打造出一支具備市場洞察力與專業談判技巧的行銷菁英團隊。
代銷業向來被視為封閉且競爭激烈的市場,但李政昌以其獨特的管理理念,成功突破傳統。他將創新視為驅動力,從土地評估、產品規劃到媒體投放,每個環節都融入市場敏銳度與前瞻思維,同時積極倡導跨領域合作,為業界樹立了全新標竿。
「獲得百大最有價值經理人獎不僅是我的里程碑,更是對所有努力創新的代銷業者的一種鼓勵。」他表示,這次獲獎不僅是個人榮譽,更是對臺師大EMBA教育成果的肯定;透過此次獲奬殊榮,盼能激勵更多學長姐勇於挑戰自我,為人生創造更多可能性。
淨零轉型幕後推手 宋祥正的跨界創新與實踐
110級校友宋祥正現任台灣電力公司法律事務室主任,去年帶領企劃處團隊協助台電在轉型規劃與永續治理方面創造多項亮眼成果。他強調,企業的永續發展,需要設定長期目標,進行縝密企劃、同時對於利害關係人短期關切的議題,積極傾聽、具體回應。
在2023年,宋祥正帶領台電團隊編製永續報告書,規劃ESG特刊報導國內首座「光儲合一」場域—台南鹽田光電儲能系統。為確保日夜尖峰用電時段供電無虞,讓每一度綠能效益極大化,台電結合綠能與儲能,在每年發2億度綠電,帶來10萬公噸減碳效益的台南鹽田光電場,裝設了容量2萬瓩、總儲電量達2萬度的儲能系統;利用儲能系統具有快速充放電的特性,把白天旺盛的光電儲存起來,保留到太陽下山後的夜尖峰或臨時突發事件時釋放出來使用,使其發揮最高的效率和彈性。
宋祥正以「系統思維與團隊協作」作為核心管理哲學,推動企業內外部資源整合,確保淨零轉型目標的達成。他認為,成功的永續經營,核心在於協作與持續學習成長,而最大關鍵是團隊,團隊中雖有衝撞、但願意溝通、最終能夠妥協,形成有互信基礎的團隊合作,就像過去在台師大EMBA就讀時的slogan(班呼)「沒有你、沒有我,只有我們」。只有建立跨部門的信任與共同目標,才能將大膽的願景轉化為可執行的計畫。
他在推行台電永續報告書改版的過程中,採用國際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框架,帶領團隊克服跨領域專業的整合挑戰,並透過內部教育強化學習型組織,來提升員工對氣候風險的理解與應對能力。他表示,永續治理是一場長程馬拉松,需要以企業文化為底蘊、經營理念做堅持,讓每個人都能夠成為變革的一部分。
在宋祥正帶領團隊與跨部門合作下,台電不僅實現技術創新,還榮獲「亞洲企業社會責任獎」(AREA)與「臺灣企業永續獎」等多項大獎,全面展現其在ESG三大領域的領導地位。他計畫未來推動更多創新專案,實現台電2050淨零排放目標,為臺灣能源永續創造更大價值。
此外,臺師大EMBA執行長施人英強調,我們致力於策略思維、實務操作與跨領域管理為核心,讓學長姐能以全球視野應對企業經營遭遇的複雜挑戰。四位校友的卓越表現,充分體現了該專班在領袖人才培養上的深遠影響。這次殊榮不僅是個人的成就,更象徵臺師大EMBA的教學價值,不僅為臺灣企業界提供了啟發,並激勵更多經理人致力於永續經營與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