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49字
埔里的水源素來為人稱道,但鮮為人知的是,許多已消失或被遺忘的湧泉,其實是這片土地的核心與根源。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暨大)與知名文史工作者潘樵聯手,歷經四年的實地調查與深入訪談,共同完成了台灣第一本專注於埔里湧泉的導覽書《山水之間覓泉湧-埔里地區湧泉全紀錄》。這本書以豐富的圖文記錄了當地的地景與人文,揭示了埔里湧泉的珍貴與美麗。
在新書發表會上,許多書中的耆老與受訪者均到場共襄盛舉。潘樵表示,此書的誕生有賴於當地耆老和生態解說員們的熱心支持與協助。他們的帶領讓團隊深入埔里的大街小巷,發現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湧泉地點。例如,過去人們普遍認為枇杷里是埔里湧泉最為密集的地方,但經過深入調查後發現,實際上大埔社才是湧泉最多且水量最豐沛的區域,顛覆了過去的認知。
這本導覽書深入介紹了埔里地區的11個區域,每一區選取代表性的湧泉進行調查與訪問,不僅涵蓋了自然地景的數據,還記錄了許多已經散佚的歷史與人文故事。潘樵以優美的文字和寫實的照片,將埔里湧泉的自然美景與人文內涵生動地呈現於讀者眼前。
暨大科技學院院長陳皆儒指出,這項原本嚴肅的水資源調查因結合了潘樵與地方人士的力量,轉化為一個生動且富有歷史意義的紀錄。此書不僅展現了水資源調查的成果,還體現了暨大對環境永續發展的承諾。這是埔里在地社群與暨大共同努力的重要成果,旨在讓更多人了解這片土地豐富的湧泉生態與文化底蘊。
為新書作序的暨大校長武東星表示,他對潘樵老師對於家鄉的熱愛與使命感深感欽佩。潘老師在退休前後持續不懈地記錄著埔里的自然與人文之美,將這些珍貴的資源以書本的形式保存下來。他強調,這本書巧妙地將地景與人文緊密結合,展現了埔里湧泉的美麗與深厚的人文底蘊。
武校長進一步指出,暨大科技學院的USR(大學社會責任)團隊多年來在埔里地區推動了多項計劃,包括茭白筍光照改良、廢棄物再利用、蝴蝶生態調查與推廣、水環境教育等,這些努力得到了社會的高度肯定。作為埔里在地的國立大學,暨大致力於將學術能量與地方需求緊密結合,實現大學社會責任的目標,並以具體行動造福社會。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