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724字
2023臺灣國際海洋暨漁業產業展今(31)日在南港展覽館一館盛大開幕,主辦單位統計這次展覽有20個國家共303個展商參加。其中,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適逢70週年,為呼應本次大會主題「One world, One health」,海大特別規畫以「藍色科技」為主軸展出超過20項最新科技,持續向各界展示新概念與研發進展,6間海大產學聯盟的廠商也一同參展,讓國內外廠商共同見證海洋大學落實產學合作的成果。
臺海大校長許泰文受訪時表示,臺海大的辦學發展以海洋為主,但不以海洋為限,學術與產業緊密產學合作,更是學校重點推動項目。據了解,該校在許泰文接任校長後,產學績效收入從4.8億增加至去年的13億,今年更可望超過15億,成績相當耀眼。
另外,生科系林翰佳教授與光鼎生技合作推出的核酸檢測技術平台,操作非常簡單準確,能快速診斷動物疾病以及人類遺傳等資訊。展會現場將提供每日20組免費檢測,邀請民眾實際體驗這項便利科技。養殖系呂明偉教授發明的口服核酸製劑,可以防治魚類病毒性疾病,同時控制蝦類性別轉換,相關技術曾獲國家新創獎等多項重要發明獎項,並且成功技術轉移、實際開發成商品,解決多元健康的產業問題。
還有海大也與臺灣海洋生物技術學會合作,9月1日在南港展覽館一館 401 會議室舉辦第四屆海水養殖論壇。論壇以國際研討會方式進行,同樣配合海大展區「打造多元健康智慧水產永續未來」主題,邀請國內外產學研專家,進行共11場精彩的演講。同時首次在漁業展展場設立海報論文展示區,提供各校學生展示最新研究成果的空間,讓產業與民眾看見;標示著臺灣海洋與漁業的研究將會一棒傳一棒,持續以技術為世界貢獻。
8月31日至9月2日漁業展展出期間,海大除了在K815攤位展出學術與技術外,也特別於攤位J923設立「海大鱻市集」,現場展售由海大打樣中心研發的產品,以及海大三間衍生新創公司所生產的優質石斑魚、午仔魚、白蝦等水產品,歡迎民眾前往參觀選購。同時海大也將在展會期間,舉辦廠商技術媒合會以及學生就職媒合活動。透過這些活動,也宣示海大在下一個70年,會更積極的在海洋與漁業產業上,以更創新的思維與產業服務,以人才培育和科技研發迎接下一個世代!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