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notice-title img

親愛的讀者您好:

經濟日報 LifeStyle品味 全新改版,推出精緻的生活情報,內容包括時尚、旅遊、藝文、珠寶、精品、遊艇、汽車、醇酒、手錶...等。

誠摯邀請您,在緊湊的行程之餘,試著放下待辦事項,和我們一同欣賞生活裡的美好事物。



不再通知
明天提醒

東華大學人社院2022深耕計畫「在地療癒成果發表會」 圓滿落幕

東華大學人社院2022深耕計畫:「在地療癒成果發表會」合影。 東華大學/提供。
東華大學人社院2022深耕計畫:「在地療癒成果發表會」合影。 東華大學/提供。

本文共625字

經濟日報 黃啟銘

國立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於12月15日在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劉効樺教授和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林徐達教授帶領下,辦理「高教深耕在地社會實踐計畫-在地療癒課程」成果發表,由五組修課同學進行成果展示與分享。

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劉効樺教授給予同學回饋。 東華大學/提供。
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劉効樺教授給予同學回饋。 東華大學/提供。

在地療癒課程以自主學習、團隊合作和社會實踐為課程精神內涵,結合衛生福利部玉里醫院溪口院區蘇南榮臨床心理師作為課程業師,讓同學認識花蓮在地之精神醫療機構、瞭解在地機構之設置歷史及其發展,以及機構與住民所承受之標籤。廣邀不同專長心理工作者為學生進行增能課程,培養專業知識與多元視野,並在考量醫院防疫政策下進行替代性實踐課程。結合想像與實踐,透過觀摩學習和小組演練,由同學輪流帶領活動與扮演機構住民,搭配助教後續督導,實際體驗活動進行與陪伴過程。

推薦

在地療癒課程修課同學分享設計的活動內容。 東華大學/提供。
在地療癒課程修課同學分享設計的活動內容。 東華大學/提供。

成果發表會上,各組同學分享依據表達性藝術治療、園藝治療、音樂治療和正念等理論設計的陪伴活動,並分享實踐過程中,感受到計畫與現實的差異,以及學習到的應變和互動技巧。不少同學在成果展中提到,雖無法進入場域很可惜,但在替代性實踐課程中,彼此接納、互相幫助過程,仍能感受到生命的連結,以及陪伴產生的療癒。也讓他們更期待未來能在場域中運用課堂所學知識與能力,建立與住民間連結,在互動與陪伴的過程中療癒自己與他人。

雖在疫情與保護機構住民隱私考量下,在地療癒課程未能進入衛福部玉里醫院溪口院區學習,不過在課程教師、機構業師與眾講師們帶領下,仍讓同學更深入認識花蓮在地精神醫療機構,並埋下未來繼續運用所學,進行社會實踐的種子。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112年大專生公部門見習計畫 第1梯次(4-5月)見習職缺開放報名中
下一篇
龍華科大攜手三重商工 簽訂預修課程合作備忘錄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