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第三屆海洋能產業發展論壇 6/25登場

本文共832字

經濟日報 翁永全

由台灣海洋能發展協會舉辦的「第三屆海洋能產業發展論壇」,6月25日在集思台大會議中心國際會議廳舉行,集結產官學研及金融業、產業鏈,共商加速海洋能發展的商業化進程,助力淨零減碳。

海洋能的全生命周期碳排量極低,可預測性高且不停歇,展現永續發展潛力;台灣的海岸線長達1,440公里,四周海域孕育豐富的海流、波浪、溫差、潮汐等豐沛多元海洋能量,依國外研究分析,波浪能除了發電,還有延緩海岸被波浪侵蝕、促進海灘增生、降低海水淡化處理成本,解決水資源問題等效益,近期總統及各部會首長多次的再生能源談話,海洋能似乎被「消音」。

台灣海洋能發展協會理事長莊閔傑。協會/提供
台灣海洋能發展協會理事長莊閔傑。協會/提供

理事長莊閔傑表示,核能退場後,海洋能應是國家多元能源發展下的重要主軸,扮演實現能源轉型的關鍵一步,台灣可開發潛能超過20GW,預估減碳達1,000萬噸,貢獻顯著。多家歐洲外商在台灣及全球各地展開布局,搶占2050年全球300GW商機,其中,波浪能及潮流能各180GW及120GW,台灣資源豐富,應把握最佳時機急起直追。

海洋能協會成立3年,匯集多家業者與專家學者,其中台泥綠能、富連海、以科及明耐洋流等國內外會員業者相當活躍,在各地積極展開申請開發。莊閔傑認為,在商港及漁港、海堤等區域設置波浪能機組,與在地結合多元發展,為業界現階段首選,呼籲交通部及漁業署、水利署,加速盤點潛力地點並釋出招商。低用度漁港及偏遠的濱海社區,可結合波浪能、微電網及觀光進行活化。

莊閔傑強調,國內發展再生能源超過10年,海洋能已列入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海洋能發電場域皆位於國有土地或海域,業者申請作業常因承辦人員不熟悉作業而延宕,行政效率低阻礙海洋能發展,也難以提高在再生能源的占比。

近年多個商業開發案,包括指標性的台泥綠能MW級溫差能開發案,富連海位於基隆1.5MW與離島300kW的波浪能開發案,以科100KW示範案場,皆因土地籌設許可作業遲遲無法實質展開,主管責單位應有更積極作為,作為業者最有力的後盾,提高海洋能的能見度,加強政府各機關對海洋能的正確認識。(翁永全)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淞和快充內湖站盛大開幕 攜手桑瑪克打造智慧綠能新服務
下一篇
SGS與華碩永續技術論壇 以永續供應鏈提升全球競爭力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