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淨零成為顯學 從道德倡議走向強制要求

提要

企業產品價值必須涵蓋碳排計算才能讓客戶買單 跟著政策走、掌握未來商機

本文共654字

經濟日報 翁永全

淨零成為所有企業共同的連結點,從數字來看,全球淨零的覆蓋率高達88%排碳量及92% GDP。統計至去年12月底,共涵蓋151個國家、89%人口,包括158個地區、263個城市、1,036家公司。

淨零成為顯學,趨勢已從道德層面的倡議,走向強制法規要求。未來企業的產品價值必須涵蓋碳排計算,客戶才會買單。2014年全球40多間企業發起RE100倡議,轉眼已10年,仍無法排除在某些時段使用灰電;2021年Google提出24hr/7天的全時使用綠電的口號,希望透過技術包容性、向匹配服務、就地採購、24小時無碳電力的境界邁進,獲得143個會員響應。

減碳是一門好生意,為達2050淨零,政府2030前在減碳投資將投入近9,000億。未來須落實光、風等再生能源、儲能、電網及電動運具等12項關鍵戰略。今年景氣尚未全面回暖,跟著政策走肯定有商機。

金管會及銀行端也對企業加大壓力,2026年股本100億、2027年超過股本50億的上市櫃公司,得依IFRS準則提出永續報告書,並針對多廠區的企業有不同綠電需求的分配方案,試辦綠電交易的沙盒計畫。

銀行則從ESG的角度檢視企業在範疇1、2、3的碳排,據以做出信用評價,不但影響融資及利率,並連動市場投資人的判斷甚至客戶下單,以及企業形象與市場觀感。

專家表示,企業可從ISO5000能源管理進行改善追蹤,從ISO14064溫室氣體排放做樣態識別,以及以ISO14067產品碳足跡來落實改善。近年半導體業大力投資,廠址評估、水電使用帶來的碳排及節能措施,都在碳管理的思維下展開。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施耐德電機去碳化解決方案 打造未來建築與智慧都市
下一篇
儲能系統防洪新利器誕生! 聯索建築科技FM認證防洪⾨ 全面守護綠能安全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