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產官學協力 守護永續發展新關鍵

本文共2440字

經濟日報 鄭芝珊

呼應國際間重視生物多樣性趨勢,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與農委會林務局日前「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合辦「2023台灣生物多樣性論壇」,產官學齊聚探討現況與保育策略,實體與線上吸引約1600人參與。

2023台灣生物多樣性獎非營利事業組得主合影。
2023台灣生物多樣性獎非營利事業組得主合影。

TAISE董事長簡又新大使表示,去年無論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或《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會議(COP15),都強調維繫「生物多樣性」的急迫。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全球風險報告,「生物多樣性的損失」將是未來十年內僅次於「氣候行動失敗」與「極端天氣」的全球風險。

2023台灣生物多樣性論壇吸引實體與線上逾1600人參與。
2023台灣生物多樣性論壇吸引實體與線上逾1600人參與。

另外,歐盟委員會 (European Commission) 資料顯示,全球超過百萬物種瀕臨滅絕、75%作物依賴動物授粉,全球一半GDP依賴自然資源、70%抗癌藥物源自天然或受自然啟發產生,一再顯示生物多樣性健全與否,關係自然生態系能否正常運行,也影響人類社會仰賴生物多樣性資源的活動。

2023台灣生物多樣性營利事業組獲獎企業合影。
2023台灣生物多樣性營利事業組獲獎企業合影。

守護生物多樣性不只是政府職責,去年通過的《昆明-蒙特婁生物多樣性框架》將「企業責任」納入重點。獎勵致力推動生物多樣性的企業與政府單位、學校,TAISE今年也首度舉辦「台灣生物多樣性獎」,由玉山金控、全聯實業、台灣中油與台泥公司抱回營利事業組金獎;非營利事業組則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屏東林區管理處、花蓮縣政府摘金。另外,家福公司、日月光投控、和泰汽車、光林智能科技、東海大學與雲林科大也分別抱回銀獎、銅獎或創新獎。

農委會、海委會與獲獎企業同台探討生物多樣性議題。
農委會、海委會與獲獎企業同台探討生物多樣性議題。

頒獎人、農委會主任秘書范美玲肯定企業與政府單位對生物多樣性的重視,尤其許多企業在ESG與透明揭露趨勢動力驅使下,積極結合核心本業投入相關工作,績優表現令人欽佩。

學者專家探討COP15後的生物多樣性關鍵議題。
學者專家探討COP15後的生物多樣性關鍵議題。

「生物多樣性」成為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關鍵字,論壇中多位專家都呼籲企業應及早正視本身自身營運對生物多樣性與自然的依賴和影響。

學者專家齊聚探討生物多樣性準則。
學者專家齊聚探討生物多樣性準則。

陸海保護區 守護生物多樣性空間

農委會林務局副局長林澔貞指出,根據COP15通過「30 x 30」目標:2030年前保護30%區域,臺灣已經訂定陸域受保護區域及「有效保育地」(Other Effective Conservation Measures, OECMs)具體推動期程與方向,其中「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已經指認全國尺度的生物多樣性熱點與關鍵區域,包括全臺44個綠網關注區與45條保育軸帶,可以提供相關實務工作運用,指引全臺生態棲地復育與地景空間連結的投入,企業也能了解生產基地周邊生態資訊、投入ESG與生物多樣性的空間布局。

至於海洋生物多樣性方面,海洋委員會海保署長黃向文說明,海保署與各公私團體協力,針對我國330處紅樹林、海草床、珊瑚礁、藻礁等重要的海洋生態,分別提出保育計畫和維護方針,設立47處海洋保護區,促使海洋資源得到永續利用,保育海洋生物多樣性。另一方面,海保署也正推動海洋保育法,期待連結跨域、跨界資源,達成30X30目標。

簡又新提醒各界重視生物多樣性議題。
簡又新提醒各界重視生物多樣性議題。

行動響應 善盡企業組織責任

以「『玉』見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為目標,玉山金控資深經理張清玉介紹,玉山金在生物多樣性參與上,聚焦物種保育、棲地維護與環境永續三大主軸, 發布「氣候暨自然環境報告書」,更善用核心本業,推動環境永善金融方案,發揮金融影響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家園。

運用自然為本解決方案準則,光林智能開發「全生態智能照明技術」。光學開發部經理彭耀祈舉例,公司與海大研究團隊合作,過濾蘭嶼環島道路LED光波,讓海龜不致誤認海洋方向以順利回家;在高雄六龜山區,則透過改善光源中吸引琉璃蟻的藍光,有效降低90%住宅危害。

身為南部最大土地管理者,林務局屏東林管處串連南方「淨零森活圈」,育樂課長陳至瑩統計,2022年與30個公部門協力移除外來種銀合歡112.73公頃,還媒合企業認養林地、協 助創造就業機會、創造林產價值鏈。

公私協力 保育環境降低自然衝擊

至於具體作為上,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終身特聘教授林幸助認為,林務局已經規劃企業ESG合作平台,也可以參與環保署企業藍碳ESG抵換專案,對企業來說,不只提升形象,還有機會增加碳匯並轉換為碳權資產。然而他也提醒,以台灣的有限面積來看,無論森林或海洋碳匯都很有限,更應放遠眼光,看見生物多樣性或提升生態系服務等附加價值。

深耕社區林業與林下經濟廿年,屏東科大森林系教授陳美惠鼓勵企業可以支持社區投入關注物種或棲地的保育,也可以選擇友善環境的產品或服務,或將地方打造為員工旅遊或社會服務基地,透過在地消費成為社區一份子。導入企業研發能量,開發以社區核心資源為題材的差異性產品,也都是企業參與生物多樣性的具體選擇。

臺灣師大生命科學系教授、也是台灣猛禽研究會理事長林思民觀察,近年來民眾通報都會區看到白鼻心等野生動物的案例逐年攀升,在許多企業協助下,團隊開啟各項觀測專案,追蹤包括白鼻心、林鵰、鳳頭蒼鷹等生物在都會區出沒和生活情形,不但提供許多寶貴研究素材,透過公民參與過程,更能一同思考如何打造人與野生動物共存的友善空間。

企業因應 盤點自然依賴與影響

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宜樺提醒,TNFD(自然相關財務揭露)預計今年九月發布正式版本,相較於現在各企業已經逐漸熟知的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NFD關注議題範圍廣泛,除了實體和轉型風險,還要考量對生態系統造成的風險。建議企業及早投入生物多樣性,聚焦與自然生態資源互動位置、評估與辨識議題,落實相關策略並公開透明溝通。

汎永企管顧問總監陳耀德進一步提到,一如溫室氣體排放減量,企業可以訂定SBTN(自然科學基礎目標),定期追蹤檢視,目前國際間自然科學目標與相關驗證工具仍然發展中,但鼓勵企業可以提早準備。

而各企業編製永續報告書主要依循的GRI框架方面,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秘書長莫冬立預告,GRI304(生物多樣性)正在公開諮詢修訂,鼓勵企業使用自然正向(Natural Positive)的管理架構起身行動。過去企業會覺得自己業務和生物沒有關聯,但更應該著眼企業活動對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影響,提出減緩與管理措施。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施耐德電機去碳化解決方案 打造未來建築與智慧都市
下一篇
環保新趨勢:擁抱不織布與不織布提袋的多功能應用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