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華新多元布局 法人力挺

華新董事長焦佑倫(本報系資料庫)
華新董事長焦佑倫(本報系資料庫)

本文共1109字

經濟日報 文╱朱曼寧

華新(1605)(1605)5日均價大於10日均價,10日均價大於20日均價,近五日三大法人買超大於1,000張,上周五(2)日以48.9元作收,近五日股價漲幅8.06%。

華新今年前三季表現亮眼,累計今年前三季營收1,366.65億元、年增23.9%,稅後純益187.48億元、年增87.5%,每股稅後純益(EPS)5.37元,獲利創下同期歷史新高;第3季單季稅後純益94.58億元,年增109%,每股稅後純益2.63元,較去年同期1.32元倍增,前三季、第3季獲利雙創同期歷史新高。

推薦

全球貴金屬原物料搶奪戰再起,原物料包括銅、鎳、鉬價也一路上揚,華新最新12月盤價304系列、316系列、200系列皆調漲,內銷調漲每公噸1,000-4,500元;外銷調漲每公噸30-150美元。華新強調,審視海內外客戶及終端市場需求尚未完全復甦,華新秉持與客戶共存共榮的精神,12月牌價仍僅部分反映成本。業界認為,此為後續漲價的可能性埋下伏筆。

另一方面,國際電動車大廠近期積極跨足電池原物料鎳礦場,搶料動作頻頻,業界指出現在是「得鎳者得天下」,而華新掌握最上游稀缺原料及多元化布局,可望在市場景氣低迷時先蹲後跳。

華新今年12月起到未來三年可說是亮點十足。首先,華新日前宣布,今年5月以2.1億歐元(約新台幣67.18億元)取得義大利Cogne Acciai Speciali公司(CAS)70%股權,經台灣及義大利政府核准後,正式與義大利Marzorati家族完成交割。12月起,CAS公司資產、營收、獲利將併入華新財務報表。

華新表示,CAS目前年產能約22萬噸,不銹鋼事業透過此次收購,在產品、技術、設備、通路與客戶將形成互補與綜效,增加整體競爭力,可成為全球不銹鋼棒及盤元的龍頭企業,進一步為股東帶來穩定的發展與獲利。而歐洲是封閉市場,換言之,華新不但可切入歐洲汽車供應鏈,更可以掌握歐洲高端產品訂單,屬高毛利產品。

再來,資源事業方面,華新近一年來在鎳礦布局完整,已臻成熟階段,明年起將有新動能挹注。華新在看好電動車趨勢下,投資印尼旭日、緯創兩公司,並建置電動車電池原料所需要的冰鎳廠,兩者年產能各達5.5萬噸,且皆有380MW發電廠,預計後續量產後,華新可按持股比例掌控產能,而鎳生鐵年產能4萬噸,包括鎳生鐵及冰鎳產能,年產能可提升至8.4萬噸鎳金屬,分別預計明年第1季、2024年第1季量產。

展望未來,華新預期第4季本業獲利,可回到第2季水準,明年起在資源事業擴大投資布局下,鎳生鐵及冰鎳產能可達6.75萬噸,加上併購義大利案也可挹注獲利。

選股原則

「5日均價大於10日均價,10日均價大於20日均價,近五日三大法人買超大於1,000張。」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中華電攜三總實現AR教學
下一篇
聯嘉營運向上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