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美時新藥效應 法人買超

美時製藥總經理Petar Vazharov 美時/提供
美時製藥總經理Petar Vazharov 美時/提供

本文共1134字

經濟日報 文╱謝柏宏

美時(1795)(1795)血癌學名藥9月成功打入美國市場後,帶動今年第3季稅後淨利20.8億元、年增4.9倍,每股稅後純益(EPS)7.93元。隨著美時15日召開法說會後,更吸引法人積極買進,預期今年起獲利一路向上直到2025年,帶動美時近期五日均價大於十日均價,十日均價大於20日均價,近五日三大法人買超大於1,000張,被選為本周亮點股。

美時化學製藥成立至今將近60年,原本為本土老藥廠,2014年華麗變身,來自歐洲的藥廠艾威群(Alvogen)集團與美時化學製藥策略結盟,打造美時成為該集團亞太區研發及生產基地。

推薦

美時的血癌學名藥Lenalidomide今年9月成功在美上市,帶動9月合併營收33.48億元,月增236%、年增230%。受惠Lenalidomide一次性出貨至美國,帶動第3季稅後淨利20.8億元、年增4.9倍,EPS 7.93元,累計今年前三季稅後淨利28.53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1.47倍,前三季EPS 10.91元,獲利大賺逾一個股本。

法人日前出具美時營運展望,以該公司血癌藥Lenalidomide單項產品毛利率超過七成,營收貢獻逐年增加,法人以美國市占率每年增加約2.5%推估,至2025年將接近一成,推升2022至2024年獲利大幅走揚,轉型成為國際型高成長製藥公司。但由於原廠限制出貨量,預估價格下降壓力小,將帶動明年每股獲利可達19.6元,年增18倍。

展望後市,美時血癌用藥下次出貨時間落在明年第1季,預期明年將依照通路商訂單量分三至四次出貨,另外與原廠協議中,美時至2025年前,每年會取得一定市場份額且逐年遞增,營收貢獻可望穩定成長。

另外,美時近期受到利多消息激勵,自17日起外資連六日買進,累計買超2.1萬多張,直至25日買超才收斂為51張。但若加投信及自營商,25日三大法人已出現賣超691張,下周可能出現回檔修正格局。

法人分析,相較於9月因有Lenalidomide一次性認列的獲利貢獻,美時日前公布10月稅後淨利1.16億元,雖然年增182.9%,但是單月EPS 0.44元,與9月比較已下滑,市場預期下一波獲利成長高峰將落在明年首季。

除了Lenalidomide之外,美時在其他藥品的布局也正積極展開,第3季已取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旗下第一個NCE-1產品、急性白血病用藥Midostaurin軟膠囊的暫時許可。此一產品將有可能取得美國市場first-to-file資格的機會,為美時持續累積美國市場潛在商機。

此外,美時亦積極開發日本市場,除了已送件的Lenalidomide之外,尚有多項產品將與在地夥伴策略聯盟。

選股原則

5日均價大於10日均價,10日均價大於20日均價,近五日三大法人買超大於1,000張。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燦星旅攻漲停 法人:這兩類觀光股較受惠 可採短線操作
下一篇
王品配發4.86元股利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