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524字
高速、高智慧的檢測技術已是現代化產線高產能關鍵,工研院研發「AI人工智慧設備預診斷技術」,已導入全球半導體封測龍頭日月光(3711)(3711)中壢廠協同合作,以最快速度提供最佳參數,提升先進製程精準度與良率,搶攻全球2022年智慧生產與製造龐大商機。
經濟部工業局副組長呂正欽表示,工業局以智能物聯網次系統發展計畫,協助業者導入物聯網或相關科技,希望結合國內半導體產業與系統業者,帶動國內電子產業跨入工業應用的智慧工廠次系統產品開發,建構完整國產化自主元件自給率與IoT產業服務系統,讓生產更有效率。
推薦
工研院電子與光電系統研究所所長張世杰指出,「AI人工智慧設備預診斷技術」有如產線上智慧糾察隊,透過演算法進行深度學習,可在產線直接判讀瑕疵,更可建立完整的資料庫,解決傳統人為檢查失誤或品質不均問題。
張世杰說,這項技術解決問題時間可從30天縮短為一至五天,提高半導體製程良率,未來還可提升頻率元件生產製造廠、碳化矽晶圓檢測、AiP載板檢測、半導體先進封裝測試檢測等產線彈性化生產,在產線即時監控與驗證,促使產品在試量產階段即可提早上市。
工研院指出,日月光中壢廠凸塊製程廠導入「AI人工智慧設備預診斷技術」,在既有基礎下已讓製程更精準有效,讓製程更具彈性與自主性。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