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093字
傳動與控制科技大廠上銀(2049)(2049)營運基本面看俏,自4月28日三大法人開始買超以來,整體買超張數呈現緩步增加,不過受全球股市震盪影響,三大法人進行調節,5月12日一舉把先前買超全數出脫,上周五(13日)下跌3.5元,收216元。
上銀去年合併營收達272.65億元、年增28.2%,創歷史次高;稅後純益35.32億元、年增83%,每股稅後純益10.36元,獲利為歷史第三高。受惠於半導體拉貨動能續強,上銀前四月合併營收103.09億元、年增25.3%,改寫歷史同期新高。
而上銀第1季稅後純益13.67億元、年增157%,每股純益4.01元,則創14個季度以來高點。
上銀表示,近期除了半導體產業設備拉貨強勁之外,新能源及電動車鋰電池等產業,以及5G相關設備、自動化、工具機產業訂單持續增溫,第1季淡季不淡,市場熱度延續至第2季。
俄烏戰事持續,卓文恒說,現階段歐美客戶反應還算平穩,3月起來自歐洲、美國及中國大陸的工具機、汽車產業設備需求穩步回升。受惠半導體設備商對高精度傳動元件和晶圓移載系統拉貨增溫,預期半導體產業景氣可延續到2024年。
面對市場需求,上銀也持續擴產,包括台中工業區舊廠擴建、雲林及嘉義大埔美新廠都會在今年啟動。而去年動工的雲林一廠預計明年初完工投產,日本子公司將於5月完成硬體建設,11月開始運作,義大利廠也已購地,因應歐洲市場需求。
今年受原物料、運輸成本上揚影響,上銀第2季起陸續調漲產品售價,平均漲幅約5%,部分個別客戶甚至到10%;在產品價格調漲後,預期獲利會有更優表現,對今年業績兩位數成長目標不變。
就籌碼面來看,三大法人從4月28日開始緩步買超,但5月12日一舉把先前買的部分全數出脫,面對全球股市震盪,法人短期調節心態偏濃。
從技術面來看,5月以來資券同增,整體融資使用率偏低,不過股價近期偏弱,融券占上風。從線型上,股價在5月初扭轉短期均線反壓後,5月12日一根長黑K線跌破短期均線,股價下殺帶量。目前股價維持在所有均線之下,短、中、長期均線均下彎,日KD指標也出現死亡交叉。法人認為,籌碼、技術指標方面短期仍偏向空方,但股價若站回5日線,投資人可考慮偏多操作。
選股原則
5日均價大於10日均價,10日均價大於20日均價,近五日三大法人買超大於1,000張,入選本周熱股。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