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notice-title img

當 AI 造假成本趨近於零、AI 犯罪如影隨形,法律發展能否趕上科技?

【 AI 社會新挑戰】專題報導,解析 AI 時代的機會與威脅!



不再顯示
notice-title img

當 AI 造假成本趨近於零、AI 犯罪如影隨形,法律發展能否趕上科技?

【 AI 社會新挑戰】專題報導,解析 AI 時代的機會與威脅!



不再顯示

離岸風電十年大體檢13/兩招強化風控 防蝴蝶效應

本文共601字

經濟日報 記者邱金蘭、徐珮君/專題報導

台灣離岸風電建設走了十年路,原本是外商天下的離岸風電專案融資,也在國內幾家銀行積極學習下,從零到有,建立起本土實戰經驗與專業人才班底。

根據政府離岸風電規劃,2025年裝置容量將達5.6G,2035年攀至20.6GW,業內估算,在三階區塊開發後,未來十年融資需求上看2兆元。不過,年初允能債務危機,卻撼動銀行對風電專案融資的信心,業者坦言,若要亡羊補牢,有兩件事格外重要。

第一,在融資合約中對於開發商股權移轉會更明確。一位允能債權銀行主管說,包括移轉期間、股權比率及接手者條件等,都會更嚴格。該主管說,授信合約中對於股東股權移轉,通常會有閉鎖期要求,但以前可能寫的不夠詳細、完整,讓他們(股東)存在頻繁轉手空間。他坦言,「大家都是做中學,下次再做類似聯貸,銀行會要求律師訂得更嚴,(股權)不能隨便賣,若要賣必須經銀行團全部或多數同意」。

第二,銀行會更在意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對於離岸風電專案融資,銀行通常會從客戶端了解專案計畫的財務、法律、保險、工程等方面,進行可行性及風險評估。

一位允能債權銀行高層說,對過去發生過的技術面等問題,以後融資案都會問清楚,以及開發成本估算時也會把可能損失算進去等。這位銀行高層說,台灣的銀行業對於風電專案融資,還有很多Know How要學習,包括允能案碰到的技術風險等,還要花很多時間克服。一位業內人士也強調,很多細節不注意,蝴蝶效應起來,風險會很大。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銀髮居住正義/推動市場化 避免世代對立
下一篇
銀髮居住正義/應對超高齡 普及「識老教育」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