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036字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春節後將研擬第二階段口罩鬆綁,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以我國疫情及醫療量能推估,第二階段室內口罩令解除最佳時機是2月底,而第三階段特定場所如醫院、長照機構,則是4至6月底再考慮解除。
關於春節後口罩再鬆綁,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昨補充,第二階段放寬措施會以正面表列方式,如醫院、長照機構及大眾運輸等高風險場所需戴口罩,其他室內則可免戴口罩。
韓國預計1月底解除室內公共場所配戴口罩規定,交通運輸工具及出入醫療院所仍須配戴口罩;日本目前正討論是否將新冠肺炎警戒降為與流感同級,解除室內口罩令,相關政策有望4月實施。
陳秀熙表示,從韓國3波流行、日本流行Omicron BA.2、BA.5疫情後,形成自然免疫保護力,有助於保護社區,而進一步思考口罩令解除,我國這時間應該也要思考口罩令解除。
口罩令可否解除,重要指標包括「族群免疫保護力」,陳秀熙說,過去台灣族群免疫保護力極低,可忍受流行再生數(Rt值)通常以大於1或小於1作為判斷,但經過疫苗施打及自然感染,族群免疫保護力提升至54%,換算可容忍Rt值為2.17。因此推估,2月底室內口罩令如家戶、工作場所可解除;4月底則可解除公共場所、大眾運輸、大型集會;最後6月底則解除醫療、長照機構等易接觸脆弱族群場所。
陳秀熙以法國、義大利、美國、瑞典等較早流行疫情的國家經驗,發現大流行後會出現小波流行,雖有新變種病毒出現,不過自然感染加上疫苗施打,已產生群體免疫保護力,因此疫情獲控制,但新冠流行期間,慢性病、癌症等病人無法獲得正常醫療,去年1月底觀察這些國家即使疫情相對不嚴重,但死亡率「悄悄上升」,代表醫療照護量能不足,醫療供給承受極大負擔。
臺北醫學大學教授陳立昇以美國臨床數據分析,除了新冠病人佔床率高,其他間接造成占床率也有7、8成,從2020年至今,醫療照護人力短缺比例從10%到23%不等,嚴重照護短缺恐增加新冠病例死亡;從加拿大實證研究來看,新冠住院比例從第一波到第五波逐漸下降,但非新冠病人住院後感染新冠,間接造成住院比例從10%增加到41%。
陳秀熙表示,疫情延燒3年期間,仍然有許多非新冠病人住院需求,若新冠肺炎持續維持傳染病防治法中的五級,所有確診病例都要以高規格、高警戒維持生活,將影響各行業人力短缺、經濟發展,我國應思考將新冠肺炎從五級降為四級傳染病監測,並朝「尋求正常化醫療量能」、「恢復常態新生活」雙軌走幸福防疫模式。
延伸閱讀》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